-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程序升温脱附
20oC 5%O2再氧化 后,只有?峰;随着 再氧化温度提高, ?和?峰依次出现。 说明三个铜物种的 再氧化次序: ??? PdO/CeO2催化剂的还原性能 纯PdO: 55oC, 一 个峰 所有PdO/CeO2: 都只有一个TPR峰 随着负载量增加,向 低温方向移动,且变 窄。 CeO2中存在晶相和 非晶相。低负载量, 以非晶相存在。 PdO/CeO2催化剂的还原性能 CO作为还原剂在于 消除氢溢流的存在。 ?5%Pd 存在三个CO脱附峰 ?、?和? =2%Pd 只存在?和?峰; ?2%Pd 只有?峰 移向高温 Cu-Pd双金属氧化物间的相互作用 CuO-PdO/CeO2与 PdO/CeO2相比,峰温 提高,峰形不变。 CuO-PdO与CuO/CeO2 明显不同。 Cu的存在抑制了Pd的 还原。 Pd的存在促进了Cu的 还原。 CuO/CeO2: ?峰: ER=66 (kJ/mol) ?峰: ER=82 (kJ/mol) PdO/CeO2: ER=70 (kJ/mol) CuO-PdO/CeO2: ER=68 (kJ/mol) CeO2-ZrO2间的固相反应 随着球磨时间增加, 高温峰下降,低温 峰上升,向高温移 动。 XRD:长时间球磨 后,CeO2-ZrO2间 发生相互作用。 固熔体: Ce0.5Zr0.5O2形成。 4. 程序升温氧化 程序升温氧化(TPO),在程序升温过程中催化剂表 面沉积物(或吸附物等)发生的氧化反应。 装置与TPD装置相同。 采用氧化性气体替代惰性气体。 5?10%O2-95%He 其它与TPR相同。 研究金属催化剂的氧化性能、催化剂表面积炭及催 化剂表面吸附有机物的氧化性能。 负载铜催化剂的氧化行为 TiO2和Al2O3上 Cu的TPO不同 ?200oC Cuo Cu+ 第三峰(300oC): Cu+ Cu2+ TiO2载体上负载少量金属Pd 后的Cu的氧化温区不变,峰 形变化大,峰重叠明显。高 温峰降低30oC; Al2O3载体上负载少量金属 Pd后的Cu的氧化峰面积增 加了1/3, 并使得分三步氧化 变得模糊了。 Cuo Cu+ Cu2+ Co/Al2O3催化剂表面积炭的研究 CH4/CO2中积炭1小 时(700oC) 130,270和536oC 三个CO2峰;148, 218和275oC三个 H2O峰;266和540 oC两个耗O2峰。 低温CO2峰是表面吸 附CO2脱附。高温 CO2是烧炭得CO2。 低Co负载量的 催化剂TPO峰 相对简单,高 温峰消失。 H2O的来源为 水汽逆变换产生 并吸附的水; 烧炭过程中产生 的水。 1.3 发生层次扩散的TPD过程 次层上的物料衡算式为 (1-20) 式中,M表示次层的部位数目与表面部位数目之比( )。 式(1-18)、(1-20)的边界条件是 (1-21) 定性信息: 1、吸附物种的数目 2、吸附物种的强度 3、活性位的数目 4、脱附反应级数 5、表面能量分布 优点: 1、设备简单 2、研究范围大 3、原位考察吸附分子和 固体表面的反应情况 实验装置和谱图定性分析 1、流动态实验装置 2、真空实验装置 三部分组成:a、气体净化与切换系统 b、反应和控温单元 c、分析测量单元 载气:高纯He或Ar;催化剂装量:100mg左右;升温速率:5?25K/min;监测器:TCD和MS 流动态TPD 实验系统 真空TPD试验体系 工作压力:10-3Pa, 可以排除水分和空气的干扰,较准 确的初始覆盖度,一般采用MS作检测器。 TPD定性分析: 1、脱附峰的数目表征吸附在固体物质表面不同吸附强 度吸附物质的数目; 2、峰面积表征脱附物种的相对数量; 3、峰温度表征脱附物种在固体物质表面的吸附强度。 实验条件的选择和对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