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宋代南方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pdfVIP

再论宋代南方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论宋代南方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

再论宋代南方稻麦 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 ———兼与曾雄生先生商榷 李 根 蟠   提  要 : 宋代冬麦主要复种在晚稻田上 , 而冬麦收获后可以复种晚稻 , 两者 已经能够构成循环接续的过程 。宋代晚稻有广狭二义 、早晚之分 ; “早田”并不等 同于早稻田。宋代稻麦复种制有较大的发展 , 已成为具有相当广泛性的、比较稳 定的耕作制度 。 关键词 : 宋代  麦作  稻麦复种  早熟晚稻 稻麦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不但是中国农业史上的重要问题 , 而且关系到对唐宋经济发展水 平的总体评价 。我曾有所讨论 , ①指出宋代 (主要是南宋) 稻麦复种制有较大的发展 , 成为具有 ② 相当广泛性的、比较稳定的耕作制度 。曾雄生先生对此提出了批评 。 曾文包含了一些很好的意 见 , 给我启发 , 也纠正了我某些提法的偏颇 , 但我的基本观点没有因此而动摇 。我认为曾文对 宋代稻麦复种制发展程度的总体估计明显偏低 , 故无法赞同。 曾文的论证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曰 “稻麦异地种植”: 南方地形复杂 , 有山有水 , 有田有 地 , 人们因地制宜 , 麦子主要种于山地高田, 水稻种于水田低地 , 各不相干 。二曰 “稻麦不相 衔接”: 水稻插秧在冬麦收获前 , 冬麦播种又一般在晚稻收获前 , 因而不能在同一田块上形成相 互衔接的种植制度 。三曰 “稻麦二熟误解”: 在宋代诗文中 , 稻作和麦作有时同时出现 , 被误认 为是稻麦复种 , 实际上它们并非发生在同一地块上的连续作业 。我在 《长》文中列举宋代实行 ( ) 稻麦复种制的28 条 组 例证 , 曾文只肯定了其中的 6 条 , 其余均予否定或质疑 。他虽然承认 宋代有稻麦复种的存在 , 但认为十分有限 , 它并没有也不可能形成为一种耕作制度 。  本文初稿承王曾瑜 、方健 、姜锡东诸先生审阅 , 提出不少宝贵意见 , 使文稿更加完善 , 特此志谢 ! 曾 雄生先生在看了我的商榷文章后 , 也提出了不同看法 , 文章修改时考虑了这些意见 , 并吸收了其中我 认为是合理的成分 。 ( ) ①  《中国古代耕作制度的若干问题》, 《古今农业》1989 年第 1 期 以下简称 《耕》文 ; 《长江下游稻麦 ( ) 复种制的形成和发展 ———以唐宋时代为中心的讨论》 以下简称 《长》文 , 《历史研究》2002 年第 5 期 。 ( ) ② 曾雄生 : 《析宋代 “稻麦二熟”说》, 《历史研究》2005 年第 1 期 以下简称曾文 。 无论高田抑或下田都种冬麦 , 种麦并非高田的专利 。在原来一般种植水稻的下田中种麦 , 当然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