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瓜子王”到“庄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瓜子王”到“庄主”

从“瓜子王”到“庄主”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四处推销瓜子的商贩,再到如今成为一家山庄的“庄主”。 林光致,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闽中革命老区第一代外出打拼的创业者,他真正体会到了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真实含义。 9斤瓜子起家 1959年,林光致出生在大田县武陵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上到初中时,因家中贫穷辍学了。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才十几岁的他,就在父亲的带领下上山劳动。让林光致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人干得手上和肩膀上都是伤口,依然没有改变家境贫寒现状。1979年,林光致向亲戚朋友借了1000多元办了婚事,几年过去了,孩子都生了,欠下的债务依然没办法还清。 “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1983年1月,邓小平的这句话惊醒了林光致。生性好强的他再也不甘呆在“山旮旯”里,他和许多不甘贫穷的人一样,想致富,想从山沟沟里走进城市。 “其实都是被生活逼的,那时候,只有一个梦想,就是能让一家人过上好一点的日子!”林光致笑着说。1984年,林光致把订亲时仅有的纪念物——两个银元典当了,还向亲戚们七拼八揍,一共筹措了300多元盘缠,北上寻找致富路。他先后来杭州、南京、上海等城市,找来找去,还是找不出什么名堂。只好住在旅馆,睡了几天,也想了几天:外面这么大的城市,一个乡下农民能搞出什么名堂呢?几天过去了,尽管心中有这样那样的盘算,但还是没有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找到自己栖息之所。在囊中羞涩的情况下,林光致只好踏上回乡的路。 林光致从上海回到了三明。毕竟出了一趟远门,总得给孩子买点东西吃吧,他久久踯躅在三明的街头,看到商店有卖生葵花籽,五角七每一斤,这东西哄小孩合适,本想买10斤葵花籽,可算了算路费,只够买9斤。就这样,林光致带着一袋生葵花籽回到了武陵。 东西虽寒酸点,一向热情好客的他,但也还能够东家亲戚抓一撮,西家朋友塞一把,最后,还剩下三四斤。他就提着瓜子到妻子的裁缝店去卖,一小杯5分钱,便宜货遇到都想尝尝鲜的乡亲们,很快就卖光了。一时间,林光致卖瓜子成了村里闲聊时的大新闻。 生葵花籽不好吃,有人说炒熟了才好吃。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炒葵花籽倒可以试试,林光致立即从大田城关果品公司买回10斤葵花籽,亲自拿着瓜子在锅里炒,一回,两回……不是焦了,就是夹生了,大家还是说不好吃。他听说先把沙子炒热了再和瓜子混合就不焦了。他就马上试炒,瓜子的确不焦了,也香了,可大家却说瓜子里有沙子,嗑牙。怎么办?林光致就跑到温州拜师学艺,还请闽南师傅到武陵指导生产。 为了熟悉葵花籽加工工艺,林光致自己下工场,在为火中、烟中、水中、盐中一连泡上了几十天,每天一泡就是十几小时。终于,他成功应用了盐巴代替沙子技术,把质量搞上去了。这时,他炒出的瓜子又香又脆,加上他卖瓜子量足且价格便宜,一出手,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炒10斤卖10斤,炒100斤卖100斤……一年下来,挣了2000多元,终于把办婚事时欠下的债务还清了。 林光致的瓜子生意越做越大了,就用拖拉机运,生的葵花籽运进山区武陵加工,炒熟了再运到城市去买。很快林光致有了些积蓄,就想带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1985年,他在武陵办了一家加工厂,86年附近又开了一家分厂;1987年,林光致在大田城关80元一个月租了一家店面,注册“集仁”商标,专营“瓜子”销售批发,成了大田县第一个注册商标的个体经营者。 八庥袋瓜子倒进泉州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瓜子市场的势头越来越好。林光致看到外面市场的潜力,就试着把炒好的葵花籽运到闽南市场去销售。1985年,他运了八麻袋的葵花籽,第一次到泉州市场,请一家商店代销。商店老板认为卖瓜子没有利润,就随意把几袋瓜子扔在角落,没多久,有顾客来问了,可打开一看:瓜子已经变质了,有馊味了。这时,林光致急忙赶到泉州,本想降价处理,可这样做不仅会坏了他瓜子的名誉,更是坑了消费者。于是,他咬咬牙,就把价值800多元的八麻袋瓜子全倒进了泉州河。 这笔生意倒了,但林光致不死心,就让弟弟常驻泉州,搞零售,还挂了一个大牌子:“先吃再买,不好吃可以当场倒掉”。这一招还真灵,吸引了不少顾客,一个月下来,卖出十几大麻袋的瓜子,挣了一些钱。这时,许多商店老板看到有利可图,纷纷找林光致签约代销他的瓜子,没几个月时间,大田“集仁”店炒的瓜子就基本抢占了永春、德化、泉州等闽南市场。 散装的葵花籽,不仅卖的时候要拿秤子称不方便,而且容易潮湿,不好保存。林光致一想到八麻袋瓜子倒进河里的事就心痛,当他看到商店里有的食品用小塑料袋包装着,买卖很是方便,他也想把瓜子进行小包装。说干说干,他立即从泉州订了几万个包装袋运回武陵,连夜进行包装,并亲自带着小包装葵花籽,到大田、三明等市场推销。一进入市场,大家都觉得这小包装葵花籽,不仅利于保存,还方便顾客买,很受欢迎。这次,林光致就计划把炒葵花籽打入全国市场,甚至打入国际市场。1990年初,林光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