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3.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3

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课标内容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甲骨文的出土;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甲骨文与商朝历史的研究;青铜工艺产生和走向鼎盛的时间;以司母戊鼎为代表的青铜工艺处在世界领先水平;金文 ①了解甲骨文的发现及学者们对它的研究情况,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对其进行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②学习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找寻历史规律的能力。 ③搜集青铜器的照片和有关资料或利用课本插图,指导学生观看并想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想像能力。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 教学难点: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 四、教法学法 多媒体教学,学生在阅读、观察、讨论中感知历史,自主得出历史结论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商朝是谁建立的吗?甲骨文和青铜器是商代文明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代表,今天我们就走进甲骨文和青铜器,来了解它们。 【新课教学】 一、甲骨文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找出本目的主要知识点。经过学生发言及补充发言,最后确定本目有关甲骨文的主要知识点如下:①殷墟出土。②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③和今天的汉字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④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多媒体打出《商朝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让学生找出殷墟的位置。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多媒体上介绍殷墟的范围,突出小屯村的位置。 补充材料介绍甲骨文出土的情况。提问:王懿荣为什么能发现甲骨文呢?学生经过讨论发言,教师可概括为:①王懿荣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这是他平常刻苦学习、积累的结果。②王懿荣注意观察和思考,因而能够在很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做出重大的科学发现。 多媒体打出商代“全形卜甲”和“牛骨刻辞”的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问:同学们在这些图片上看到了些什么?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个代表发言。综合后,得出如下结论:①形状不同,有的像龟甲,有的像兽骨。②上面有文字,而且不是写的,是刻在上面的。③上面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纹。④上面的文字有的多,有的少。 教师根据前两点得出“甲骨文”的概念,并强调文字是刻上去的。 用多媒体在商代“全形卜甲”和“牛骨刻辞”的图片中选出几个甲骨文字,放大后要求学生辨认;用多媒体打出它们相对应的今天的汉字后,请学生谈谈它们的造字方法。学生自己完成课中题和课后的自己动手。 多媒体显示一个刻有文字的甲骨,并打出其已被认出的文字,介绍甲骨文字的内容。补充材料介绍罗振玉、王国维、董振堂和郭沫若对甲骨文的研究,特别是王国维用甲骨文对《史记·殷本纪》的考证,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二、青铜工艺 要求学生阅读第二目“青铜工艺”。教师帮助学生落实青铜技术产生、发展和走向鼎盛的时间。 多媒体从多角度展示司母戊鼎,同时选择局部展示它的纹饰。观看后,要求学生谈谈对它的感受。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注意落实两点:①造型雄伟。②纹饰古朴。 多媒体打出更多的青铜器的纹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青铜器纹饰的神秘与瑰丽,说明青铜制造的工艺高超。如此巨大的青铜器是怎样铸造出来的呢?看课本中的卡通问答,说明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进一步说明青铜制造的工艺高超。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铜象尊、大盂鼎图片,并适当补充材料,指导学生欣赏,说明青铜器的造型除了雄伟外,还有精美的一类。也可讲三足鼎立的成语。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归纳前面所见的鼎有四足鼎(司母戊鼎)和三足鼎(大盂鼎),尊有羊尊(四羊方尊)、象尊。多媒体打出课后文物欣赏部分,由学生自己完成有关作业。对第一问教师可适当说明,第二问学生可自由发挥,只要谈出美的感觉就可以了。在此,教师再次要求学生归纳青铜器的种类,从而说明青铜器种类繁多。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看到的各种青铜器中,是不是见到了生产工具呀?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在商代青铜器为什么没有广泛地用于生产呢?学生讨论后,教师强调:这主要是由于青铜在当时还是稀少的,它比较贵重。 多媒体再次展示司母戊鼎,并提问:青铜如此贵重,为什么要拿这样多的青铜铸这么大的一个鼎呢?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从这个鼎是用于祭祀的,启发学生进行讨论,认识到商周时期权力的继承主要是通过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的。因而对祖宗的祭祀过程,也就是权力的认同过程。雄大的鼎也就是预示着权力的强大、稳固。教师解释“司母戊”三字的含义。 多媒体再次展示司母戊鼎,要求学生归纳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学生讨论后,教师注意从三个方面进行提示: ①在青铜工艺方面:青铜器的造型雄伟、精美;纹饰古朴;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青铜器种类繁多。我国的青铜工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②在社会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