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北师大版)
畅言教育 畅言教育 谢谢观看! 畅言教育 畅言教育二维码 扫一扫,提出你的建议! 第一单元 · 民族危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 第7课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本课时编写: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 占剑飞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导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甲午战后,山东先后遭受日、德、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 1895年1月,日军在荣成湾登陆 1897年,德国在山东设总督府 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 图说历史 ——冲击的罪证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材料二: “不下雨,地发干,都因教堂遮住天。” 材料三:“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1. 据材料一,义和团运动首先爆发于哪里?发展状况如何? 2.据材料二,义和团的起因与什么有关? 3.据材料三,义和团把斗争矛头指向了谁?推断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材料1: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评价: 进步性:爱国,反帝; 局限性:盲目排外;放松对清政府反动统治的警惕。 探究思考: 这个口号科学吗?能否作为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什么?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势力壮大 为了镇压 有人说,八国联军侵华是义和团运动所造成的。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根本原因:为了维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二、抗击八国联军 时间: 参战国: 结果: 1900年6月 俄、德、法、美、 日、奥、意、英 (巧记:饿的话每日熬一鹰) 中国战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二、抗击八国联军 西摩尔率两千兵力进攻天津 八国联军攻占天津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率军进入紫禁城 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 大沽口守军抗击联军进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北京城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下燃烧 二、抗击八国联军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八国联军封锁街道,逐户进行抢劫 二、抗击八国联军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 听命于联军的巡捕将义和团团民押往刑场 二、抗击八国联军 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二、抗击八国联军 评价: 义和团运动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列强压迫的反抗精神,但义和团蒙昧迷信及其笼统排外倾向,也留下深刻教训。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三、《辛丑条约》 1901年9月,签订《辛丑条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①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 ①巨额的赔款使人民苦难加重,清政府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 内 容 影 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使馆区成为列强监控清政府的公开场所,内政外交完全被洋人控制。 ③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④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直接派兵镇压反帝运动;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④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三、《辛丑条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模式是西方冲击、中国回应的“冲击—反应”模式”。 近代百年,惰性十足的中国几乎一直是在西方的冲击中不断地做出反应,从被动到主动。 在血雨腥风的苦难历程中,艰难的完成了历史的蜕变。 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出路到底在何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 畅言教育 畅言教育 谢谢观看! 畅言教育 畅言教育二维码 扫一扫,提出你的建议!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