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青藏东缘昌都—思茅构造带中新生代陆内裂谷作用.pdf

青藏东缘昌都—思茅构造带中新生代陆内裂谷作用.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 0 卷 第9 期  地   质   学   报     V ol. 80 N o. 9 A CTA GEOLO G ICA S IN ICA 2 0 0 6 年 9 月 Setp.  2 0 0 6 青藏东缘昌都—思茅构造带中新生代陆内裂谷作用 1) 1, 2) 1) 1) 1, 3) 1) 1) 钟康惠 , 唐菊兴 , 刘肇昌 , 寇林林 , 董树义 , 李志军 , 周慧文 1) 成都理工大学, 610059;  2) 中国地质科学院, 北京, 100037;  3)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100083 内容提要: 中三叠世末, 三江联合地体形成, 昌都—思茅构造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 堑垒相间的古地貌、具双峰 式火山岩的火山沉积组合、显双峰特点以及普具伸展因子的岩浆作用等显示, 其在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发生了广泛 的陆内裂谷作用。裂谷岩浆活动主要为两侧火山地堑发育的双峰式火山活动, 同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也呈双峰态势。 岩浆喷发活动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 其中东部江达—云岭—绿春地堑带, 因局部出现洋壳而具有陆间裂谷性质; 岩 浆侵入活动自印支晚期向燕山期具有规模减小、范围增大的特点, 到燕山期、喜马拉雅期, 中央地带也发生岩浆侵 入活动, 形成中央热隆带。岩浆侵入活动具有明显继承性, 由于昌都—思茅地体两侧于晚海西期至中三叠世发育陆 源岩浆弧, 岩浆岩在岩石化学上或多或少显弧岩浆特点。陆内裂谷作用在中生代经历了火山- 地堑、陆内岩石圈挠 曲凹陷演化阶段。裂谷作用持续到了新生代。 关键词: 青藏东缘; 昌都—思茅构造带; 陆内裂谷作用; 古地貌; 活动型沉积组合; 岩浆作用 ( )   青藏东缘昌都—思茅构造带 图1 , 以其特殊的 1 昌都—思茅陆内裂谷发育的背景 大地构造位置和业已显现的巨大找矿潜力, 日益受 到地学界的重视。准确厘定其构造演化, 不仅有助于 三江联合地体形成以前的昌都—思茅地体, 由 青藏东缘大陆动力学研究, 也有利于把握青藏东缘 加里东褶皱形成基底, 是一个年轻陆壳地体。在晚古 成矿找矿规律。然而, 对昌都—思茅构造带中生代 生代, 昌都—思茅地体, 因东缘为江达—维西—绿春 —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 尚较薄弱。 弧、西缘为妥坝—南佐—景洪弧, 属弧后海盆。景东 关于中三叠世以后中生代的构造性质, 目前主 以南思茅盆地广阔的正磁异常分布, 一般认为可能 要有3种倾向性认识: ①随着两侧澜沧江洋和金沙江 是二叠纪大规模喷发的玄武岩类引起的, 这意味着 ( 洋的俯冲缝合, 整个中生代属前陆盆地 李兴振等, 思茅弧后海盆中有过强烈的张裂运动, 并可能有类 ) ( ) 1999; 潘桂棠, 1997; 刘增乾, 1993 , 或先为前陆盆地 洋壳出现。伴随澜沧江 二叠纪末 和金沙江—哀牢 ( ) ( ) 而后发生拗陷 罗建宁等, 1992 ②以昌都—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