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坊密路网的实施策略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街坊密路网的实施策略研究

“小街坊密路网”的实施策略研究 ——以武汉光谷中心城为例 ① [摘要] 近年来,“小街坊密路网”的西方规划理念在国内城市中心区的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该理念 一方面创建了功能混合、适宜步行、交通高效的城市街区空间;另一方面,伴随着“小街坊密路网”模式 出现的地块小、开发不经济、建筑密度高、绿地率低等特点,也表现出对国内相关规范和标准的不适应而 水土不服,一些“小街坊密路网”模式的城市中心区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精细控制手段的缺失,不自觉的 回归 “大街区”模式。笔者以武汉光谷中心城为例,从规划编制、地下空间建设、供地政策等多角度探 讨“小街坊密路网”模式城市中心区的实施之道。 [关键词] 小街坊;密路网;城市中心区;街道;交通;地下空间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城市在“土地经济“的驱动下,为了减少道路建设的投入以及保证 开发用地的最大化,“大街坊”逐渐成为城市结构的基本单元。“大街坊”模式下,汽车通行 成为街道的单一交通功能,城市传统文化和活力逐渐消失;同时“大街坊”带来的树状道路 结构,让小汽车更多的集中在城市主干路,加剧城市交通拥堵。上述背景下,国内一些城市 逐渐意识到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而街道则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和重要载体。“小 街坊密路网”的西方规划理念激发了街道的活力,增进了城市经济效益,与现在城市社会、 经济、文化发展目标相契合,从而在一些城市的中心区得到广泛应用。 1、“小街坊密路网”的发展背景 1.1 “小街坊密路网”发展历程 1.1.1 邻里单位为基本单元的现代主义城市 20 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西方城市空间理论经历了一系列演变。1928 年,美国雷德朋(Redburn)模式开创了全新的住区形态,提出用超级街区模式,强调人车 分流;1929 年,佩里提出邻里单位概念,主张以小学的服务规模为基础、以城市道路为边 界,形成不被外界交通穿越的居住空间;1933 年,柯布西耶提出现代主义城市,主张通过 人口高密度、建筑低密度来重塑城市,强调快速交通对城市结构的影响,街道成为满足交通 功能的工具。上述城市空间理念深深影响了我国的城市建设,时到如今,邻里单元依然是许 多城市建设的基础模型。 1.1.2街道为核心的新城市主义 现代主义城市强调严格的功能分区,“大街区”模式让城市失去了功能混合、多样化带 来的城市活力。以1977 年颁布的 《马丘比丘宪章》为代表,西方城市对于现代主义城市进 行了全面反思,提出城市需回归“以人为本”。20 世纪90 年代,美国新城市主义开始兴起, “紧凑、混合、多元”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交通方式上,新城市主义倡导交通与步行结合, 提倡 “小街坊密路网”;街道模式上,提倡缩小街道宽度、改善街道界面,塑造尺度宜人、 富有活力的街道。21 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基本形成了功能混合、小街坊密路网、重塑街道 空间的城市理念。 1.2 “小街坊密路网”的优点 “小街坊密路网”模式强调高效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开放性街区空间,强调重 建街道活力的重要性。“小街坊密路网”模式具备以下优点:交通上,其提高了城市交通运 行效率,为机动车提供了多路径选择,有效避免了“宽道路疏路网”模式下大量交通聚集在 城市主干路的现象;经济上,其提供了更多的临街界面。城市土地效益的关键是临街面的多 少和地块大小的比例,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临街界面。小街坊使城市中心区的商业利益最大 化,充分挖掘了城市中心区的土地价值;活力上,其带来城市渗透性的加强,将城市从封闭 的内向型转变为外向型。小街坊通过重塑街道活力,让人们回归街道生活。 正是基于以上优点,近年来,国内城市中心区越发倾向于“小街坊密路网”的规划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来优化城市结构、提高交通效率、增强城市活力。 2、小街坊密路网的水土不服 “小街坊密路网”模式带来开发用地总量减少,地块面积较小等问题。较小的开发单 元、连续的街墙界面以及混合的功能布置特征共同构建了富有活力的城市,但带来了地块开 发中建筑密度高和绿地率低的问题;较小的开发单元,单个地块地下空间开挖难度大,对施 工技术要求高;为形成人性化的街道尺度,需要通过减少建筑退界、控制街墙连续性和建筑 ② 贴线率 等方法实现。 总之,“小街坊密路网”模式往往因与地方规定、施工技术、建设管理的不适应性,在 国内城市中心区的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