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呼吸系统数学模型介绍.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9卷 第1期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V o l19 N o 1 2000年 3月 B eij ing B iom ed ica l Eng in eer ing M ar.  2000 人体呼吸系统数学模型 仇安琪  白 净 清华大学电机系  (北京 100084)   摘 要 建立人体呼吸系统的模型, 其包含有五个房室和通气率、血流量的控制系统。通过建 立模型, 能够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人体中的运输、交换、贮存的过程, 并能仿真在低氧状态和 高碳酸状态下,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人体各处的动态变化过程和静态数值, 为研究体内外气体交换 提供依据。 关键词 呼吸系统 非线性模型 氧分离曲线 二氧化碳解离曲线 低氧 高碳酸 0 引 言 [ 1 ] 早在1945年, Gray 最早提出利用数学模型方法来研究人体呼吸系统化学控制 。此后, Gro d in s 等人提出了呼吸系统的动态模型。六、七十年代, D efare s 等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呼 吸系统的模型。目前, 呼吸系统模型建立有两个比较成熟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是根据呼吸系统 的生理机制建立最基本的呼吸系统模型; 另一方面是从呼吸系统的化学控制或中枢神经控制 角度来研究呼吸系统模型。一般的模型都是根据 自身的研究目的建立简单的模型, 对于整体全 面地描述气体在人体中的运输、交换、贮存的过程和呼吸系统控制模型仍比较少, 而且尚不 完善。 本文通过对 、 等人[2, 3 ] 的呼吸系统模型的综合考虑, 建立了氧和二氧化 F in ch am L o renzo 碳在人体中的运输、交换和贮存的过程以及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对通气率和血流量调节的 非线性模型, 从而能够将此模型作为呼吸系统模型的整体框架。本模型主要考虑到肺部的解剖 学结构, 建立了肺部血液分流模型, 使动脉和肺部的气体浓度更准确; 此外, 氧在人体组织 和血液中的浓度和分压的关系是解决氧气运输、交换的关键, 因此, 在建立本模型时重点讨 论了对氧分离曲线模型的选择, 使模型既简单又能准确地反映氧在血液中结合和分离的情况。 仿真结果表明, 此模型能够描述人体在静息状态、低氧情况及高碳酸情况下, 氧和二氧化碳 在人体各处的分压和浓度的静态数值和动态过程, 且仿真结果与 、 等人[2, 3 ] F in ch am L o renzo 的模型仿真结果一致, 因此, 此模型可作为呼吸系统研究的框架。 1 呼吸系统模型的建立   为了描述呼吸系统的整个生理过程, 建立了包括肺、动脉、静脉、组织和脑五房室模型。 由于脑中的延髓是基本呼吸节律产生的中心, 延髓的气体分压与动脉中气体分压应保持在它 们的基本值水平, 否则, 将调节肺的通气率和血流量, 使气泵和血泵能够协调配合, 以保证 人体呼吸系统的正常工作, 因此, 将脑与其它组织分离。图1是模型框图。从框图中可以看出此 模型中分别包含有氧和二氧化碳两条运输线路以及通气率和血流量控制系统, 模型描述如下。 11 氧在人体中运输模型 ( ) 作者简介: 仇安琪 1976— , 女, 清华大学电机系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专业本科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