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水井堵水技术
油水井堵水技术
一 、概述
(一)堵水技术的必要性
1、开发层系调整的需要
XXXXX油田的绝大多数油田是多层系开发。随着开发层系调整的进行,必然有许多老井需要封层或者封堵。
2、二次开发封层封井的需要
据XXX油田二次开发油藏工程方案部署,有130口井需要封层处理;有299口井需要弃置处理。这些都需要应用到封堵技术。
3、油井堵水的实际需求
通过初步调查摸底,我油田因套变、层间距离小等原因无法卡水以及层内出水井约400口井,其剩余储量达1000万吨以上需通过油井堵水技术治理。而目前我油田堵水措施年工作量均不足20井次,有效率在65%左右。相对美国陆上油田、大庆油田等,堵水工作量明显偏少。
4、封堵套管漏失的需求
据统计,每年发生套管破损漏失的井数在50口左右,其中约一半可以通过封堵技术来修复。
5、严重漏失井、高压井封堵要求
统计显示,XXX油田每年有接近40口严重漏失井或高压井需要进行化学封堵,但常规堵剂和材料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如港6-29井由于1#、2#(厚度分别为6m、2.4m)出水导致高含水,由于出水层压力高,在92—99年该井曾应用TDG、石灰乳等堵剂进行5次堵水,均未成功。在南部油田,水井注水压力普遍在18到25MPa之间,需要封堵体系强度大于25MPa。
6、层内大孔道治理、提高水驱效率的需要
尤其在XXXX地区,由于长期注水开发,大孔道窜流严重,大孔道的存在造成无效注水循环,增大水处理和注水费用。降低水驱波及体系和采收率。
7、严重亏空井的封堵需求
中北部地区由于含砂生产,造成近井地带严重亏空,现场需要能够满足严重亏空漏失井的封堵体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油水井堵水封层技术发展情况看,近几年国内其他油田在高强度堵剂的研究应用中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如华北的LC堵剂、中原的YLD无机固结型堵水技术,XXX油田的有机高强度堵水技术等,在应用中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套管堵漏方面,应用较多的是套管补贴、膨胀管和水泥封堵。这些技术都具有各自的适应特点,不能完全解决生产实际需要,仍然存在部分井需要采用特殊化学堵剂封堵。
近几年的实践显示,随着油井进入中后期,对化学封堵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强度要求更高。防漏失性能更高,耐温性更高。由于封堵的目的不同和每口井的特殊要求,对堵剂和材料的品种和类型也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针对以上需求开展了本项技术的研究。
二、 强造壁高强度复合封堵技术开发
(一)强造壁高强度复合堵剂原理
为了满足严重亏空、漏失、大孔道井的封堵要求,本项技术力求开发一种能够迅速在近井地带、亏空壁、大孔道、裂缝入口形成致密、网状薄壁的高强度体系。该堵剂具有很强的造壁性,当本堵剂浆体在流动过程中遇到大孔道的地层骨架时,内含的造壁添加剂迅速在大孔道进口处(骨架表面)形成搭桥,在压差的作用下很快形成网状结构,浆体中不同粒径的可固结颗粒状物质随之填充网状结构的空隙,随着压差的不断增加和时间的推移,造壁层开始失水也在不断的增厚,并且堵剂中的纳米至微米级颗粒也在不断填充大颗粒之间的空隙,变成不能流动的紧密的状态,使造壁层的强度逐渐增加,同时防止了堵剂在固结过程中的收缩现象,直到最后能变成具有相当强度和韧性的石状固体。
1、提高造壁性和韧性原理
提高油井水泥的韧性可以通过加入各种纤维材料来实现,所加入的纤维有钢纤维、玻璃纤维、合成有机纤维和碳纤维,这些纤维全都是直链单丝纤维。
玻璃纤维具有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耐磨、尺寸稳定等;
钢纤维韧性大,强度也高;
合成有机纤维:抗拉强度高,吸收冲击的能力强,抗裂效果好;
碳纤维:强度高、模量高、耐高温,碳纤维还具有极好耐蚀性能。
天然纤维:枝链,不规则,强度低。
图2-1 强造壁原理示意图
造壁性主要通过合成有机纤维+高枝链度的天然纤维来实现的。以合成有机纤维形成筋,以天然纤维形成网。见图2-1。
2、提高强度和降低渗透性原理
水泥是一个先天带有一定缺陷和微裂缝的脆性材料。水泥的孔隙越少、越小渗透性越低、强度越高。也就是建筑上的无宏观缺陷高性能混凝土。
为了尽可能减少孔隙数量,缩小孔隙直径,需要合理设计颗粒级配。课题组建立了以下级配填充模型。见图2-2。
图2-2 充填模型
令A= R2/R1, B= R2/R1, x= r1/R1
c0 = 4A2 B2
c1 = -(8 A2 B + 8AB2)x
c2 = (4A2 - 8A2B2 - 24A2B - 24AB2 + 4B2)x2
c3 = -(24A2B - 8A2 + 24AB2 + 18AB - 8B2)x3
c4 = -(8A2B - 4A2B2 - 4A2 + 10AB + 8AB2 - 4B2) x4
c6 =2ABx6
c0 + c1 + c2 + c3 + c4 + c6=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