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_基于分省份资本折旧率的再估计_张健华.pdf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_基于分省份资本折旧率的再估计_张健华.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_基于分省份资本折旧率的再估计_张健华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分省份资本折旧率的再估计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分省份 资本折旧率的再估计* □张健华 王 鹏 摘要:本文从资本折旧率入手,根据我国1978~2010年分省份数据,首先估算各省份不同 时期(分3个时期)的资本折旧率(每个省份分3个时期估算折旧率),重新计算资本存量,并 在此基础上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再估算。另一方面,我们也假定每个省份的折旧率相同(分 别取5%、7%和10%),重新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并与每个省份分时期采用不同折旧率的结果 相比较。通过研究,我们发现:(1)资本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全要素生产率也起 着重要作用,1979~2010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为2.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24.9%。(2)近1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对投入要素的依赖较大,这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 出了挑战。(3)如果每个省份分时期采用不同折旧率,所得结论与相同折旧率的结果存在较 大差异。 关键词:资本折旧率 全要素生产率 随机前沿分析 一、前言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日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Krugman(1994)发表了一篇 ① 饱受争议的文章 ,他认为东亚的经济增长完全可以用要素投入的增加来解释,全要素生产 率没有贡献,因此东亚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Krugman(1994)的观点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一 场争论,虽然这场争论还没有解决,但学术界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 尤其是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却越来越多。产出的增长扣除投入 要素增长之外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目前,已有不少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中国全要 素生产率进行了探讨,这些方法大体有增长核算法、索洛生产函数法和生产前沿方法。 增长核算法一般需要先估计资本和劳动的份额,然后再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该方 法的关键是要素份额的估计,要素份额一般是根据国民收入数据计算得到。采用该方法关 于中国的主要研究有World Bank (1997)、Hu和Khan (1997)、Wang和Yao (2003)、Young (2003)、Kuijs和Wang(2006)、Bosworth和Collins(2007)等。 索洛生产函数法(参数方法)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总量生产函数法,即在全国水平上 (全国的GDP、资本、劳动力等)根据生产函数估计全要素生产率,一般研究用的时序资料数 据较少,很难采用复杂的生产函数进行研究(常用C-D函数)。采用该方法关于中国的主要 研究有Chow(1993)、Chow和Lin(2002)、Heytens和Zebregs (2003)、OECD(2005)、Wang等 (2008)、王小鲁等(2009)等。另一类是采用分省数据进行研究,常用C-D函数或超越对数生 产函数进行回归,采用该方法关于中国的主要研究有Wu(2008b)、樊纲等(2011)等。 生产前沿方法能有效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行分解,可以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技 术效率的增长以及规模效率等,它们的应用要求采用面板数据,具体分为确定性前沿方法和 随机前沿方法。确定性前沿方法假定所有的观测点位于生产前沿或者前沿之内(不考虑随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文责自负。 -18- 《管理世界》(月刊)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