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油乳状液的生成与性质
原油乳状液的生成与性质
内容提要
乳状液及其类型
原油乳状液的生成机理
原油乳状液的性质
一、乳状液及其类型
乳状液是一种或几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分散在另一不相
混溶的液体之中构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中被分散的一相称作分散相或内相,另一相被
称作分散介质或外相。显然,内相是不连续相,外相是连
续相。
乳状液显微结构
一、乳状液及其类型
根据内相与外相的性质,乳状液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油分散在水(水是外相,油是内相)中,简称
水包油型乳状液,用O/W表示;
另一类是水分散在油(水是内相,油是外相)中,简
称油包水型乳状液,用W/O表示。
油包水型
(W/O )
O/W型
W/O型
水包油型
(O/W )
一、乳状液及其类型
鉴别乳状液类型的方法
1、染料法
选择一种只溶于油相而不溶于水相的染料,取少量加入乳状液中摇
荡之。
若整个乳状液均被染色,则油相是外相;
若只是液珠呈染料之色,油便是内相。
鉴别常为黑色的原油有一定的困难。
2、稀释法(冲淡法)
取一水滴或油滴与乳状液相接触,易于和乳状液掺和者既是外相。
3、电导法
多数油相都是不良导体,而水相是良导体,故测定乳状液的电导可
以判断何者是连续相。
4、显微观察法
由于原油和水的透光性不同,可用显微镜判断乳状液的类型,在显微
镜下,水是透明的,油是黑色的。
一、乳状液及其类型
形成乳状液的必要条件
① 形成的乳化液的两种液体不能混溶;
② 必须有足够的搅拌使一种液体以液滴的形式分
散到另一种液体之中;
③ 必须有乳化剂的存在。两个不相混溶的纯液体
(例如油和水)不能形成乳状液,必须要有乳
化剂起着稳定作用。
二、原油乳状液生成机理
1. 形成原油乳状液的主要因素:
原油中含水,且油、水两相互不相溶;
原在开采和集输过程中有强烈的搅拌作用。
原油中含有某些天然乳化剂。如沥青质、胶质、
粘土、砂粒等,多数具有亲油憎水性质,因而一
般生成稳定的W/O型乳状液。
二、原油乳状液生成机理
2. 原油乳状液的类型:
除油田开采的高含水期外,世界上各油田所遇到
的油水乳状液绝大多数属于W/O型乳状液(因为
如沥青质、胶质、粘土、砂粒等
多数具有亲油憎水性质,因而一
般生成稳定的W/O型乳状液),
其内相水滴的直径一般在0.1微米
以上,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内相液滴的存在。
二、原油乳状液生成机理
3.原油乳状液的生成
当油、水混合物沿油管从井底向上流动时,在
井底的不同深处,压力从下到上逐渐降低,溶解在
原油里的伴生气不断逸出,而且体积不断膨胀,油、
水搅拌越来越激烈,当油、水混合物通过油嘴的时
候,压力突降,流速剧增,原油碎散,大大增加了
原油乳化程度。
从井口到下游的流程中,油、水、气多呈气液
两相混合状态输送,在集输管线和设备里,油、水
的激烈搅动也会促使乳化。
二、原油乳状液生成机理
4.防止乳状液生成的措施:
采取措施使油井少出水,多出油(如合理注
水、封堵水层等措施);
尽量减少搅拌条件(如减少不必要的弯头、闸
门,尽量简化流程,减少泵剪次数);
尽量减少油、水相混的时间。
三、原油乳状液的性质
1、分散度
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分散程度,常用内相颗
粒平均直径的倒数表示或比表面积(颗粒总表
面积和总体积的比值)表示。
乳状液内相颗粒直径越小,分散度越高。
三、原油乳状液的性质
2、粘度
影响乳状液粘度的因素:
外相粘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