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官科学PPT.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五官科学PPT

第六节 耳病八纲及其血津液辨证 辨证:就是辨别症状,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以判断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为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证”与“症”应该严格区分,“症”是一个一个的症状,而“证”是证候,是辨证所得到的结果。 “证”与“病”的概念是不同的。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病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也就是说,病可以概括证。辨病名,必先辨证。诊断先从辨证再进一步辨病,辨病之后又再进一步辨证。因此,辨证论治并不是说中医不讲究辨病,强调辨证已包括辨病于其中了。    辨证的方法很多,都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如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等 其中: 八纲辨证着重从病因角度去辨别证候 六经辨证是外感病中“伤寒”病的辨证法 卫气营血辨证是外感病中“温病”的辨证法 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及脏腑辨证适应于杂病各科辨证 耳科八纲辨证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 耳科八纲辨证,是将四诊得来的耳部症状,再结合全身的临床表现,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从而指导耳科临床实践。 一、耳科的表里辨证 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 表、里是指病位的深浅,辨表里可大致确定疾病所在的部位 在耳科临床中,一般常将耳病初期,病位较浅,病情较轻,兼有恶寒发热之耳部证候归属于表证 而将病位较深,病情较重之耳部症状,归属于里证 然而临床上经常有表证未解,邪入于里;或原有里证又新患外感的表里同病,需结合患者的全身症状和耳局部表现明辨 (一)耳科表证 主证:耳窍阻塞,胀闷不适,耳鸣声大呈轰鸣之声,听音不清,或耳窍疼痛,耳道流脓,兼有外感风热或风寒之全身表现 治则:辛温解表,宣通肺窍 ——麻黄汤加减 辛凉解表 , 宣通肺窍——银翘散加减 (二)耳科里证 表示病变部位在五脏六腑。凡病邪由表入里,伤及脏,或某种病因直接引起脏腑发病者,均属里证 。由于耳科里证包括的范围较广,因而其表现也很复杂。 主证:耳鸣耳聋日久,耳道流脓量多,日久不愈,或头晕目眩,或耳道肿痛拒按等均属于里证。 治则:若脏腑亏损,耳窍失养——补益脏腑,聪耳通窍-如六味地黄丸,桂附八味丸。 若湿热内蕴,痰浊上泛——清热除湿,祛痰通窍-清金化痰丸 若瘀血痹阻,痰浊凝聚耳窍——活血化瘀,化痰通窍-通窍活血汤加减 二、耳科寒热辨证 寒热是指病证的两种不同性质。辨明寒证、热证,是治疗时选药之依据 在耳科疾病中,一般应将耳部疼痛拒按,耳膜红赤,或耳膜穿孔,耳道流脓,脓色黄而质稠,及全身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有力等表现归属于热证 反之为寒证。 (一)耳科寒证 凡由寒邪或机体的机能代谢活动过度衰退所引起的证候,均属寒证。耳科寒证就是上述原因引起的耳部表现。 主证:耳窍流脓清稀,经年累月,缠绵难愈, 耳内虚鸣,听力减退,伴有全身寒证的临床表现。 治则:健脾温中,温补肾阳—— 金匮肾气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 (二)耳科热证: 凡由热邪或机体的机能代谢活动过度亢盛所引起的证候,均属热证。 主证:耳道充血肿胀,灼热疼痛,张口,咀嚼时疼痛加剧,或耳道流脓,质稠色黄,兼有全身热象。 治则:清热泻火,消肿解毒——银花解毒汤加减。 三、虚实辨证 虚实两纲,主要辨别机体强弱与病邪盛衰。虚指正气虚,实指邪气实 在耳科疾病中,常将正气不足,脏腑虚弱,耳窍失养的一系列耳部证候,归属于虚证 常将邪气过盛,火毒上炎耳窍所致的一系列耳部证候,归属于耳部实证。 (一)耳科虚证 正气虚弱或机体有形物质不足所产生的耳部证候 主证:耳内虚鸣如蝉,昼夜不息,听力逐渐下降,或耳道流脓,时流时止,缠绵难愈,伴有全身虚证的临床表现。 治则:补脾益气,滋肾培本——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二)耳科实证 主要指由病邪过盛所产生的耳部证候。但病邪过盛,人体必将增强其机能代谢活动以抵抗病邪,故实证往往表现在两方面:病邪过盛,如痰饮、水湿、瘀血、食积、虫积等;机能亢盛,如精神与奋、声高气粗、发热面赤、腹满痛而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洪有力等。 主证:耳窍蒙蔽,耳鸣如雷,听力减退,或耳窍红肿疼痛,头昏 闷重,胸脘痞满不舒,或耳道流脓,脓液色黄质稠,加舌脉等。 治则:泻热祛痰,降火通窍——黄连温胆汤加减。 四、耳科阴阳辨证 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组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正反现象。对这些正反现象,中医用阴阳来加以概括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