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媒体关系沟通管理
媒体采访申请表 编号: 采访单位 采访者 职务 手机 办公电话 传真 E-mail 采访地点 时间 时长 采访题目 采访原因 采访对象 拟采访 已采访 采访提纲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采访形式 (直播还是录播?问答式还是谈话式?) 刊播情况 刊播版面/时段: 报道体裁: 报道字数/时长: 刊播日期: 采访单位意见 单位签章: 注:首次申请者请加盖单位公章并附记者证复印件,感谢合作! 记者没有按约定给你寄来或传真来采访提纲,这时他也许正在准备一次伏击,不可贸然接受采访; 你从记者口中第一次听说的事情,不可接受采访,那有可能只是传言、谣言、推测,或是记者片面引用别人的话; 突发事件发生后,你还没有得到前方信息和上级指示,不可接受采访。但是你必须告诉记者,多长时间后你将得到准确信息,并会在第一时间告诉记者。 不可接受采访的3种情况 记者提问的八种类型 “掷飞镖”型 “连珠炮”型 “假定分析”型 “慢性子”型 “流浪者”型 “故作糊涂”型 “新手”型 “狐狸”型 “掷飞镖”型:有自己的见解,会像专家一样,讲很长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像掷“飞镖”一样,每一镖都打在边沿上,但没有打中靶心。回答这类问题时,要争取提问者对主要信息的认可,简洁的回答其中的某些问题。 “连珠炮”型:获得提问机会后,会像“连珠炮”一样连续问好几个问题,要善于抓住要点,回答的时候可根据发布的重点,有选择性地详细解答。 记者提问的八种类型 “假定分析”型:喜欢提假设性问题。要小心提防,因为你在回答的时候会伴随很多的思考和推测,很容易将一些你不想公开的个人观点暴露出来。 “慢性子”型:由于自身语言风格,喜欢放慢语速提问。不会一下子提出很多问题,但由于语速很慢,表达清楚一个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慢”记者也会不经意提一些难题、可谓绵里藏针。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注意提问的意图所在。 记者提问的八种类型 记者问美副国务卿阿米蒂奇: 你刚才提到美国政府不支持台湾独立。但如果有一天台湾海峡两岸人民都同意台湾独立,美国政策会发生什么变化?会继续坚持不支持台湾独立的政策吗? 阿米蒂奇答: 用词是很重要的。在我们说不支持时,这是一回事。这与说我们反对台独是不同的。如果海峡两岸人民达成解决的办法,很明显美国是不会反对的。因此,我们使用“我们不支持台独”这一词。这是应由两岸人民解决的问题。 “流浪者”型:心不在焉,没有听就扔出一个或几个不着边际、离主题很远的问题。“真流浪”和“假流浪”。最好的应对办法搭个桥,回到主题上来。 “故作糊涂”型:总说不明白,会在某个相同的问题上反复纠缠。目的是让你说出一些自相矛盾的话,然后对你发动突然袭击。应对办法:了解真实意图,选择回答。 记者提问的八种类型 “新手”型:刚人行或刚接手一个新话题,缺少经验或对业务不熟悉,会提一些没有深度或不太专业的问题。只要简单明了、有礼貌地处理一下,但注意不要用刻薄的话去伤害他们的感情。 “狐狸”型:会在采访前做好充分准备,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善于巧妙设套,一不留心就会掉进陷阱。仔细应对、回答问题把握好度。 记者提问的八种类型 8种常见的提问风格及应答策略 提问风格 应答策略 1、高高在上,欲加之罪; 如:“你们从来都是掩盖实情,在这个问题上我相信也一样隐瞒了真实数据吧?” 进行归谬,传递正面信息; 如:“我想你既然来参加这次发布会就是相信能够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我不仅可以告诉你这个数据是真实的,而且还能够告诉你更多重要的信息……” 2、假设推测,传播谣言; 如:“我听说……”、“有传言……” 严辞更正,传递正面信息; 如:“这是没有根据的,我所知道的是……” 3、填充背景,牵强附会; 如:“几年前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次的情况也是同样的吧?” 指出牵强之处,传递准确信息; 如:“这次的情况与你所说的几年前的事情有很大的不同,这次的情况是……” 4、打断你的话提问。 不要生气,保持微笑。如:芮成钢G20抢问奥巴马 5、要求你对某事/某部门/某人做评论 用词谨慎,不谈个人观点。王旭明个性化发言引争议 6、问题含糊或多个问题。 可以请记者再陈述一遍,也可以直接选择一个最容易的角度去回答;如果事先说明一名记者只能提一个问题,那么也可以选择多个问题中的一个去回答。 7、铺设诱饵,引君入瓮。 如:“你在回答我的上一个问题时说到……这样推理的结果是……” 这类问题通常是经过记者精心设计的,一般连环提出,这需要发言人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就能够预测到记者的意图;如果不慎掉入“陷阱”,回答出现漏洞,应保持镇静,立即澄清,或指出记者提问的误导作用。如:周总理答“中国是否还有妓女”问题。 8、先赞扬,后提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