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 I口 獬 }_1
分层分行给煤装置在工业锅炉的应用
李庆 主亚林 王君华
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卷烟厂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传统锅炉使用现状 ,时采用分层分行给煤装置在工业锅炉的应用进行 了研究分析 .
关键词 :分层分行给煤装置 工业锅炉 应用
1我 国工业锅炉使用现状及对策 下落为机械疏导式下落.避免了燃煤在煤斗内的沉积和粘棚.确
当前 .同内锅炉企业 以链条炉为主 .链条炉排锅炉属于层状 保下煤连续流畅:第二 ,通过移煤转辊将煤输送到拨煤转辊 :第
燃烧方式 优点是燃料 的点火热源 比较稳定.故燃烧过程也 比较 步 .再南拨煤转辊将煤拨下
稳定 缺点是燃料层煤炭与煤炭之间是密集且平整的.燃烧时受 f2)该装置 的筛分器设计特殊 .当烧块煤 比较多的燃煤时.粒
空间限制 .缺少 自南燃烧活动的余地 南于整个燃料层堆积密度 度较大的颗粒落在距炉 内较远的炉排上 较小的煤块落在距炉内
各处不同.通风阻力大小不一 .通风受限而不均 .燃烧效率低下。 较近 的炉排上 .煤屑则直接落下
链条炉系单面引火 ,着火条件较差 :又因国内工业锅炉燃用 的基 f3)分层分行给煤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是通过 辊装置巧妙
本 Lill是质量不稳定的原煤 .粒度大小不一 .碎末混于块煤之 地将煤仓 内的煤 向下的垂直压力转移到横 向分离板上 .避免了
间.经 闸门挤压后布置在链排上 .燃烧层 上方 的热量难 以传 向底 单辊给煤装置煤仓 内煤 向下的垂直压力直接作用到单辊 上.使
层 .干燥阶段产生的水蒸气又不易散逸 .延缓 了着火和燃烧过 单辊 随着使用 时间的延长而变形 .造成煤层沿炉排横向分布不
程 :同时层 间通风阻力大小不一 ,小的地方 易形成 “火 口”.破坏 均匀 分层分行给煤装置通过一台特殊的筛分机械设备 .其外型
正常燃烧 ;粒度大小悬殊 .还会引起在煤斗 中的机械分离 ,块大 尺寸和原煤斗相 同.其 内部设置连续转动的转辊 .其动力来源于
的跑边 .细粒碎末居中.导致炉排两侧和中间燃料层密度不匀. 锅炉主轴 ,该转轴主要是用来疏松、搅动原煤 .便于原煤 的下落
存在着与促进燃烧 、强化燃烧相抵触的缺陷 。在平形层燃炉的火 转辊上部设有防漏煤板 .同时转辊一起来限制给煤量
床上 .燃料 间没有扰动和松动 .燃烧产物如灰渣不能及 时离开燃 2.3分层分行给煤装置与传统给煤装置 的对 比
料表面 并形成一层燃烧产物的保护层 ,阻挡周 围的空气与炭粒 传统的煤斗装置是粉煤和块煤混合一起燃烧 .煤倒入煤斗
继续接触 .限制其继续燃烧 .不利于完全燃烧 要提高锅炉 的燃 后 ,南煤 门控制煤层厚度后 .南于煤 自身重量在链条炉排 、煤闸门
煤率 .可通过采用分层分行技术 .改进分层分行给煤装置来来提 的挤压下,形成紧密的煤层结构,从而造成通风效果差 、燃烧不充
高锅炉燃烧效率 分 “分层分行给煤装置”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物体 的重力差和炉
2、分层分行技术及分层分行给煤装置的简述 : 排转动 的时间差将煤仓里的原煤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在炉排上 .
分层分行给煤技术用均布的多条火龙去克服独龙所造成 的 即大颗粒在下 、中颗粒在中、小颗粒在上的排列顺序 ,均匀地铺撒
局部过热 的缺点 .利用其强化燃烧 .温度高 的优 点 .打破燃料层 在炉排上并且颗粒煤之 间也能有一定的间隙.从而形成一种松
面要求平整 的常规 .将煤层呈 “垄形”均布在链排上 改单面燃烧 散 、分层 、透风空 隙大 的煤层结构 .有效地避免了炉排上 l叶J现火FI
为多面燃烧 ,扩大炉排燃烧面积约 30%,使火床有序扰动 .自动 和燃烧不均的现象.进而提高了煤层的燃尽速度 .市十绝拉火现象.
拨火续煤 .使煤层燃烧猛烈 .提高炉排面积热负荷.实现了低氧 提高了锅炉效率 .燃烧面积增加 30—50%呈半沸腾装燃烧 .燃烧
均匀完全燃烧 达到了在市场供应煤质低的情况下 .提高层燃锅 更充分 。在 同样的生产条件下.可节煤 5%一10%左右
炉的出力 、热效率 、节煤、节 电和环保 ;减少了排放和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