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补泻得气侯气总结参考资料 .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毫针补泻得气侯气总结参考资料

毫针补泻得气侯气总结 四川省县级中医临床骨干2班 文章摘要: 毫针得气侯气、补泻手法是传统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针刺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笔者就得气候气得气的临床表现、意义、影响得气的因素、促使得气的方法,补泻法的指征相关性及其临床作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提高临床客观量化的标准和针刺治疗疗效。 文章关键词: 毫针补泻 得气侯气 总结 毫针由于针体细小,对机体的损伤轻微,故在临床上应用最广,其操作方法也最为细致。古代九针即以毫针为主体。《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1】,《针灸大成.标幽赋》:“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3】”亦即此意。毫针为各种针具的代表,其应用特别注重得气和补泻法。 一、得气和候气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它首见于《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篇说:“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1】”《金针梅花诗钞》指出:“夫气者,乃十二经之根本,生命之泉源。进针之后,必须细察针下是否已经得气。下针得气,方能行补泻、除疾病。”也就是说,当针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特殊的感觉和反应(即“经气”感应),这就是得气。说明针刺的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关键。下针得气,方能行补泻、除疾病。得气的快慢还与体质、气候等有一定的关系。凡患者体质较强,在气候温暖的情况下,针刺容易得气;相反,如患者体质较弱,在气候寒冷的情况下,针刺就不容易得气。同是一种得气,《内经》中提出还得分辨是邪气还是正气。如《灵枢·终始》中指出:“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1】”一般说来,正常的得气感应是满实而不紧涩,就是在转针和提插的过程中,仅觉指下有一种学生的感觉,而没有涩滞或行针困难的现象。如果得气以后,发觉指下紧涩,行针困难,则是邪气盛实的征象;或是转针太紧,单方向捻旋幅度太大,肌肉纤维缠住针身的缘故。临床上如遇到针刺入后而有不得气的情况,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促使得气,称之为“候气”与“催气”。候气与催气的意义是不同的,前者可根据补泻法的要求来候气。后者是在针后经气久而未至,或虽至而未能充盛的情况下,采用积极手法来催动经气,以达到气至病所的目的。临床上如遇到针刺入后而有不得气的情况,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促使得气,称之为“候气”与“催气”。候气与催气的意义是不同的,前者可根据补泻法的要求来候气。后者是在针后经气久而未至,或虽至而未能充盛的情况下,采用积极手法来催动经气,以达到气至病所的目的。 1、1、得气的临床表现 针下是否得气,可从临床两方面来分析判断。 1、1、1.自觉指征(患者感应) 指患者在针刺时出现的主观感应。 基本感应:针刺部位酸、麻、胀、重。其他感应:①凉、热、痒、痛、抽动感、蚊行感、触电感、气流感、水波感、不自主的肢体活动等。②循经肌肤瞷动、震颤,或循经皮疹,红白线状;或循经汗毛竖起,起鸡皮疙瘩、出汗等现象。③感应因人因部位而异:敏感强壮者感应强,迟钝虚弱者感应弱。四肢等肌肉丰厚处多为酸麻胀重感,容易出现触电感、上下传导或向远端放散;四肢末端、头部多为痛感;腹部多为沉重感。 1、1、2.他觉指征(医生感觉) 医生感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正如《标幽赋》所描述的:“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铒之沉浮。【3】”医者的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到针下空松、虚滑。《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中气穴,则针游于巷【1】,就是对针下得气的描述。历代医家对针刺得气的临床表现也作了生动细致的形象描述,都说明了针刺得气的临床表现以及得气与未得气反应迥然不同的体会。 1、2得气的意义 得气是补泻手法的基础,针刺不得气,一切补泻手法都是空中楼阁。是施行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也是判定患者经气盛衰、病候预后、正确定穴、行针手法、针治效应的依据。古今医家无不重视针刺得气,得气的意义如下。 1、2、1得气与否和疗效有关《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1】。针刺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针刺腧穴,激发经气,调整阴阳,补虚泻实,达到治病的目的。针刺气至,说明经气通畅,气血调和,并通过经脉、气血的通畅,调整元神(人体内在调整功能),使元神发挥主宰功能,则相应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功能亦起到平衡协调,消除病痛。所以,针刺得气与否和针治疗效有其密切的关系。 1、2、2得气迟速与疗效有关针下得气,是人体正气在受刺腧穴的应有反应。针下气至的速迟,虽然表现于腧穴局部或所属经络范围,但是能够观测机体的正气盛衰和病邪轻重,从而对判断病候好转或加重的趋向以及针治效果的快慢等有一个基本了解。《针灸大成》说:针若得气速,则病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