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探究汉大赋与经学:强势文化的互动.doc

探究汉大赋与经学:强势文化的互动.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汉大赋与经学:强势文化的互动.doc

  探究汉大赋与经学:强势文化的互动 探究汉大赋与经学:强势文化的互动 导读: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P2523)  董仲舒的成就得到后世的高度赞扬,《汉书》本传赞云:  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至向子歆以为:“伊、吕乃圣人之耦,王者不得则不兴。故颜渊死 摘 要:汉代的经学、政论、大赋都是强势文化的产物,它们之间有相通之处,三者关系可以表述为经学影响政论,政论又影响了汉大赋。经学影响议论文侧重于内容,而议论文影响大赋侧重于形式;经学、议论文、大赋又时常表现为互动关系。经学与汉大赋盛衰大致共时同运,正说明其间强、弱势文化的作用。从汉代政治和文学关系考察,经学一定是强势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而汉赋铺张扬厉的赋风又影响了经学阐释的繁复,“务尽”、“详博”的话语体系正好适应了实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关键词:汉代;经学;政论;大赋;强势文化   简介:戴伟华,男,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诗学、唐宋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强、弱势文化形态与唐诗创作关系研究”,项目编号:08BZW034   1000-7504(2013)06-0114-07   汉代文化与上层意识形态相进退,作为学术的经学和作为文学的大赋在武帝时得到发展和巩固。   一、儒学是意识形态中独尊的思想体系,经学之盛是强势文化的表征   武帝用文武之术,X罗人才,《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云: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儿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 ,其余不可胜纪。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1](P2634)   其中,董仲舒在汉代推尊儒学,得到武帝的支持,实行意识形态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董仲舒治《春秋》,为博士,《汉书·董仲舒传》中阐述了大一统之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1](P2523)   董仲舒的成就得到后世的高度赞扬,《汉书》本传赞云:   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至向子歆以为:“伊、吕乃圣人之耦,王者不得则不兴。故颜渊死,孔子曰:‘噫!天丧余。’唯此一人为能当之,自宰我、子赣、子游、子夏不与焉。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1](P2526)   《史记·儒林列传》表达了对武帝得人的称许: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2](P3118)   由于公孙弘“劝学修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的倡议,“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2](P3119-3120)。而《汉书·董仲舒传》云:“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1](P2525)   汉代儒学由兴盛走向垄断,公孙弘和董仲舒起了关键作用。《汉书·董仲舒传》载:“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1](P2495)仲舒所治为《公羊春秋》,并以此传授生徒,弟子中优秀者有兰陵褚大、东平赢公、广川段仲、温吕步舒。公孙弘也是治《公羊春秋》的,齐人胡毋生孝景时为博士,齐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孙弘亦颇受焉。尽管史载公孙弘《公羊春秋》的学问不及董仲舒,但二者所治皆同。今文经学在立经学博士时占主导地位与当时的学术气候和环境有密切关系。   经学兴起,可以集众人智慧为皇权服务。首先,论争以达到意识统一,董仲舒在策略中反复论述了“大一统”的重要性,而为武帝采纳。其次,在学术论争中不断纯洁思想。董仲舒以《春秋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