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课时).docVIP

苏州园林(课时).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州园林(课时)

教 学 设 计 学? 科 语文 设计者 尤继银 审核者? 授课时间 课??? 题 13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和本文的出处。 2.识记并理解“预习提示”和“课下注释”中的生字和生词。 3.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积累一些园林建筑方面的知识,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方法,并以此为范例体会说明文的结构和写法。 2.学习打比方、作比较、作描摹的说明方法,生动准确地介绍和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文涉及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体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思想。苏州园林的园林设计者和匠师刻意追求自然之趣,文中融入了作者的赞赏和眷恋之情。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激情,品味自然,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1.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2.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总说和分说。 3.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难点 1.说明事物的方法,总说和分说。 2.准确的语言表达。 教学方法 ?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 于学生理解课文。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读课文,并且到书店、图书馆(室)或网上查阅、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有关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或电子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 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带到课堂进行交流演示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约 分钟) 二、朗读课文,疏通字词(约 分钟) 三、疏导文理,整体感知(约 分钟) 四、课文研读,写法点拨(约 分钟) 教学步骤 (第2、3课时) 一、检查回顾(约 分钟) 二、品味探究(约 分钟) ? 三、质疑问难(约 分钟) 本课总结? 本课在掌握本文字词的基础上,整体阅读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思路,领略到苏州园林的无限情趣。通过质疑问难、研读课文,明确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脉络,进一步体会出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情感态度。通过背诵检查,提高了语言的感悟能力,将课文与自然、社会、人生联系了起来,把语文学习放到一个更高、更大、范围更广的层次上去,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能力的同时,获得人文启迪,热爱自然,善待自然,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并且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课文填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 ),讲究( ),讲究( ),讲究( )。 2.请分别列举出三处中国名胜、三处世界闻名的景观。 3.阅读《苏州园林》第二段,回答文后问题。 (1)从选段中摘出说明苏州园林总特点的句子。 (2)这段文字共有5句,请划出文段的层次。 (3)选段第二句中“似乎”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4)选段第四句中“败笔”一词若改为“有毛病的地方”,好不好?为什么? 随堂练习设计答案提示 1.第二题:三处中国名胜,如长城、周口店猿人遗址、秦始皇兵马俑等;三处世界闻名的景观,如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古罗马斗兽场等。 2.第三题: (1)说明苏州园林总特点的句子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选段层次划分是:①②/③/④⑤ (3)“似乎”一词不能删去。它是表推测的,作者无法也没有必要向所有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一调查,只能凭推测,所以用“似乎”最合适;若删去“似乎”,就变成绝对肯定的了,与实际不符。 (4)“败笔”若改为“有毛病的地方”,不好。因为“败笔”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特点相呼应,而“有毛病的地方”则与“图画美”这一总特点扣得不紧。 个性练习设计 1.你所知道的被自然损坏或遭到人为破坏的景观有哪些?面对这些你有什么想法? 2.课后认真观察“我们的校园”,请你抓住校园的特征,先概括,后分说写一篇小作文。 3.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悠然把酒对西山? ①“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明朝米万钟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写了这两句诗。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胎而来的。不管“对”也好,“见”也好,所指的都是远处的山。这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把远景纳为园中一景,增加了该园的景色变化。这在中国古代的造园中早已应用,明计成在他所著《园冶》一书中总结出来,有了定名。他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已阐述得很明白了。北京的西郊,西山蜿蜒若屏,清泉汇为湖沼,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明清两代,蔚为大观,其中圆明园更被称为“万园之园”。 ②这座在历史上驰名中外的名园——圆明园,其造型之术,可用“因水成景,借境西山”八字来概括。圆明园的成功,在于“因”、“借”二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手法的具体表现。圆明园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已被烧毁,今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hl8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建筑从业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2日上传了建筑从业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