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古诗鉴赏之一人物形象2
诗歌的特点 诗歌富于想象,形象鲜明具体 诗歌的语言凝炼生动 诗歌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体诗 山水田园诗派: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或描绘山川美景,抒发喜爱之情;或抒写田园生活,寄寓闲适情调。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等。 边塞诗派: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内容多反映边塞生活,多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或壮志未酬的苦闷;也有抒发征人远戍的感慨或思乡或哀怨的。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背景介绍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他生活的时代,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北方的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陆游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抒情主人公形象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知人论世)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答案展示: 1、是常年漂泊、老病孤愁、功业未成的诗人自身形象。 2、通过对诗人肖像描写塑造人物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方法归纳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年龄等 3、注意细节 4、注意客观形象的对比(运用典故) 延伸练习 1. 2004高考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 【答案】 诗中作者写了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练习2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1)。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2),足见其情之痴绝(3)。 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 (自我形象) 认知理解抒情主体形象 例①: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答问题: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 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围;作者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以乐景衬哀情,“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宫女形象。 (他人形象) 例②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