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学中医_带你体验中医的12堂课 - 天下无疾.pdf

零起点学中医_带你体验中医的12堂课 - 天下无疾.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附录A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 附录B辨证练习参考答案 附录C网友学习感言 后记 2 第一章 体验—— 中医入门之道 体验,以体处之,以心验之,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 老子平日里观察自然,思考人性,探寻道。一天,老子路经溪流, 看着潺潺的溪水,陷入沉思。过了一会儿,若有所悟,感慨道:“上善 若水。”老子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 所恶,故几于道。”水从来都是从高处往低处流,人却都是要从低处往 高处走的;水到的地方,往往是人所不喜、不屑、不齿的地方。水来到 这里,并不是为消磨时光,而是为了濡养、滋助万物的生长。水在“利 万物”之后,却不见它对万物有任何索取,要求任何回报。这样的一种 性情,已经与“道”很接近了,是为上善。 上面是一个典型的“体验”的例子。这里,老子之体在溪水边,检验 的是水之性。以身体处水旁,我与水融为一体,以我心验水性,即是体 验。我们会发现,其实作检验工作的,并非老子之“体”,而是老子 之“心” 。既然如此,为何不叫“心验”而叫“体验”呢?中国文化很强调身 与心的统一,如中医理论中,肝主怒。怒在心中而非体内,但心中之怒 会带来体内肝脏的损害。反过来,体内肝脏染疾,脾气就容易变坏,经 常发怒。身心本一体,密不可分。老子如果没有以身处水的经历,又何 来上善若水的体验呢? 体验作为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今天已经逐 渐淡出现代人的视野。人们更为熟识的认识方法,是实证。值得我们信 赖的,不再是心中的领悟,而是科学的数据。医生需要解决的,不再是 患者的病痛,而是检查的指标。作为现代人,无法摆脱大环境的影响, 信仰科学,追求实证,是天经地义的。但如果以这样的方法来学习中 医,恐怕就难以真正地进入中医之门了。 中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理论时时处处都铭刻着传统文化的 烙印。体验的方法,自然也就是我们学习中医时至为重要的一种方法。 一个人心中的世界,往往决定了眼中的世界。我们是以体验为基础,用 心观察世界,还是以实证为依据,用脑分析事物,常常会得到完全不同 的结果。下面我们从实例出发,看一看中西文化、中西医学,在体验与 3 实证的两条路上,会有怎样不同的收获。 风,这样一个自然界中再常见不过的现象,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 看,是由于大气压力的不同而形成的空气水平流动。这是实证的结果, 是用科学的检测仪器观察得来的。一定程度上,这种认识可以名之 曰“真理” 。中国古人对风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 《正韵》:“风,以动 万物也。”风,就是让世间万物动起来的那个物。以我体处风中,以我 心验风性,除了风,世间还有什么可以产生如此大的力,以“动万 物”呢? 风的现象对于现代医学的启发恐怕十分有限。然而在中医理论中, 风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风邪位列六淫邪气之首,被称作“百病之 长” 。那么中医又是如何来认识风的呢? 首先,中医发现,微风是自然界正常的天气现象,于万物有益无 害。春日里和风细雨,生机盎然,自是一派祥和景象,可以称为“气” 。 然而一旦风力过大,飞沙走石,树倒屋倾,风就成了一场灾难,被称 为“邪” 。风气对万物有益,对人体也无害;风邪对万物有损,对人体也 有害。 接下来,风过之处,树枝轻摆,花草微动。动,是风的习性。而人 偏偏有一类病症,其特点就是“动” 。双手的抖动、头部的颤动,甚至全 身的战栗,这种身体动摇不定的病症,中医看来,即是体内之“风”所 致。如果不是微风而是狂风,树木花草不是轻摇而是倾倒,这样的风如 果出现在人体上,就是可以夺人性命的中风病了。中风后,人猝然昏 倒,不省人事,正与房屋的倒塌相像;若能保全性命,人会出现口眼歪 斜、半身不遂,正与树木倾斜不能自正相仿。 既然中风病如此凶猛,半死半生,那么此病是否可以预防呢?这又 需要对风产生的原因进行体验了。中国北方与南方的风不尽相同,北风 刚烈,南风和煦。单就北方而言,冬夏之风又有不同,冬风凛冽刺骨, 夏风多伴湿热。而与中风病最相像的风,正是北方严冬这种凛冽刚硬的 刺骨寒风,以其力竣猛而伤人最甚。笔者以为,北方寒风之所以有如此 强大的破坏力,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水少” 。北方之水比南方之水少,所 以北方的风比南方的风多且大;冬季的水比夏季的水少,所以冬季的风 比夏季的风频且剧。 (台风除外,多由热起,与人体高热后形成的“抽 风”更为接近,这里从略) 4

文档评论(0)

WX:r200906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