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咬文嚼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VIP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咬文嚼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咬文嚼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咬文嚼字》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本,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 2.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把握和借鉴作者有关“咬文嚼字”的观点。 3.培养学生“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养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 【学习重点】 整体把握文本,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 【学习难点】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在实践中提升炼字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常识积累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他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诗论》《谈文学》,译有黑格尔的《美学》等。随笔和文艺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十分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解放以后,随笔成为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和政论结合起来,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 第3段: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第4段:说法改变,意味改变。 第5段:更动了文字,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第6段:善用字的联想义。 第7段:误用联想义,出现“套板反应”。 第8段:总结:阅读或写作,要“咬文嚼字”。 课上研讨 纵观全文,作者关于阅读或写作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在第3段,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筛选出每个段落中列举的例子,说说这些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填写下面的表格。 文中出现的示例与作者阐述的观点 段落 示例 阐述的观点 论述的中心 明确: 段落 示例 阐述的观点 论述中心 第1段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修改 “你是什么” “你这什么”两句的分析 《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说法改变 意味则变 第4段 分析改写的好与差 第5段 “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分析 善用联想义 第7段 “柳面桃腰”等套语这起什么作用,哪些内容? 结合以上的分析,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明确: 全文共分8个自然段。 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写炼字的重要性。 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写文学写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联想意义。 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提倡人们在创作和欣赏中咬文嚼字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字的难处在于其意义的确定和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那么两者的区别在哪里?直指的意义:明显而确实;易用;固定的;偏于类型;联想的意义:变化莫测;难用;游离的;偏于个性;意蕴丰富。 作者认为什么样的文章适合用直指的意义?什么样的文章适合用联想的意义?对我们有怎样的要求科学的文字适合用直指的意义,文学的文字适合用联想的意义。 我们阅读时要敢于大胆发挥想像和联想,准确把握作品的内蕴,达到表达的最佳。 联想的意义可以使意蕴丰富,但也最容易误用而生流弊,陷入“套板反应” 中,那么什么是“套板反应”?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 “套板反应”有何危害?  就作者来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来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怎样才不滑到“套板反应”中去? “唯陈言之务去”运用文字时做到咬文嚼字,让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为何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和月,而不用“挂”“升”等词呢? 六、 我的反思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