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酶(第五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化学酶(第五章)

本章内容 酶的化学本质、组成、命名与分类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高效性、专一性、温和性、可调节性)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的活力测定和分离纯化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特征。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代谢的正常运转来维持的,而代谢中的各种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酶是促进一切代谢反应的物质,没有酶,代谢就停止,生命也就停止。 酶鲜明地体现了生物体系的识别、催化、调节等奇妙功能,研究酶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机理,从酶分子水平探讨酶与生命活动、代谢调节、疾病、生长发育等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是生物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随着酶的应用推广而发展起来的技术,主要研究酶的生产、纯化、固定化技术、酶分子结构的改造以及在工农业、医药卫生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酶学研究简史: 我国古代对酶的作用、性质早有认识并加以利用。4000年前的夏禹时代酿酒已盛行;3000年前利用麦曲含有的淀粉酶制造饴糖;公元10世纪,已能用豆类作酱;用曲治疗消化障碍症,至今仍是常用的健胃药。 1833年,Payen和Persoz从麦芽的水抽提物中用酒精沉淀得到一种对热不稳定的活性物质,可促进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糖。 1878年,德国Kuhne命名该物质为Enzyme。 1896年,德国Buchner兄弟发现破碎的酵母细胞或无细胞滤液能和酵母细胞一样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米氏学说。 1926年,Sumner从刀豆中第一次得到脲酶结晶,提出酶本身就是一种蛋白质,并获1949年诺贝尔奖。 1969年首次报道由氨基酸单体化学合成牛胰核糖核酸酶。 1982年,Cech研究四膜虫的rRNA加工过程中具有自我剪接功能,提出RNA是生物催化剂,称为核酶(ribozyme)。 1986年,Schultz和Learner同时得到了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称为抗体酶(abzyme)。 有机体的生命活动表现其内部化学反应的有序性,这种有序性是受多方面调节控制的,一旦破坏了这种有序性,就会导致代谢紊乱,产生疾病,甚至死亡。 为了适应某种生理活动的变化,需要对一定的代谢活动进行调节,通过对酶的催化活性的调节达到调节代谢活动的目的。 通过改变其催化活性而使整个代谢反应的速度或方向发生改变的酶就称为限速酶或关键酶。 一、酶结构的调节 酶结构的调节是通过对现有酶分子结构的影响来改变酶的催化活性的调节方式。 酶结构的调节是一种快速调节方式。 某些代谢物能与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可逆地非共价结合,使酶的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以及代谢反应的速度,这种调节作用就称为别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 也称为酶的别构效应 具有别构调节作用的酶就称为别构酶( allosteric enzyme)。 凡能使酶分子变构并使酶的催化活性发生改变的代谢物就称为别构剂或效应物( effector) 。 1.别构调节的机制: 别构酶一般是多亚基构成的寡聚酶,一些亚基为催化亚基(活性中心),另一些亚基为调节亚基(别构中心)。 例: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 (ATCase),亚基数为(C3)2(R2)3 (P413) 观察变构酶的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时,可发现ν~[S]为一“S”形曲线。 2.协同效应: 当变构酶的一个亚基与其配体(底物或变构剂)结合后,能够通过改变相邻亚基的构象而使其对配体的亲和力发生改变,这种效应就称为变构酶的协同效应。 如果对相邻亚基的影响是导致其对配体的亲和力增加,则称为正协同效应(如: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反之,则称为负协同效应(如: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如果是同种配体所产生的影响,则称为同促协同效应,如底物分子对别构酶的调节作用。如果是不同配体之间产生的影响则称为异促协同效应,如非底物分子对别构酶的调节作用。 3. 变构调节的方式: 变构酶常为代谢途径的起始关键酶,而变构剂则为代谢途径的终产物,变构剂一般以反馈方式对代谢途径的起始关键酶进行调节,最常见的为负反馈调节。 4.变构调节的特点: ⑴ 别构酶一般是寡聚酶,通过次级键由多亚基构成; ⑵ 别构酶动力学曲线是S形曲线; ⑶酶活性的改变通过酶分子构象的改变而实现,酶的变构仅涉及非共价键的变化; ⑷调节酶活性的因素多为代谢物及其类似物; ⑸是非耗能过程; ⑹无放大效应。 (二)共价修饰调节: 酶蛋白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可以在其他酶的催化下发生共价修饰,从而导致酶活性的改变,称为共价修饰调节(covalent modification regulation )。 共价修饰调节是体内快速调节代谢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最常见的共价修饰方式有:磷酸化-脱磷酸化,-SH - -S-S-,甲基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