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讲 物质的性质一(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十讲 物质的性质一 水的汽化是物理变化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1、酸性 物质 (2012?盐城)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2010?烟台)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2011?杭州)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广泛用于光化学反应、太阳能电池的物质.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能反映二氧化钛化学性质的实验是( ) A.把TiO2加入各种酸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变化 B.把TiO2加入各种碱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变化 C.把磁铁接触TiO2后,观察TiO2是否被磁化 D.加热TiO2检测有无气体放出 4、常见物质的密度 气体压缩膨胀 3、某钢瓶内原来氧气的密度6千克/米3 ,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2/3,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____ 量筒的使用 1.测量石块的密度步骤 ①取一小块不规则的小石块,用天平 测出其质量m ②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清水,读出水 的体积为v1 ③将石块用细线拴好,完全浸没在水 中,测出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为v2 ④计算石块的体积v = v2 — v1 ⑤计算出石块的密度ρ 1、小丽按右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测量一金 属块密度,则测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会 ▲ (选填“偏大”或“偏小”)。 测定不沉入水中的蜡块的密度,某同学操作了如下的 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C.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 D.记下量筒中倒入水后水面到达的刻度 E.用细线系住铁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面的 刻度 F.用细线系住铁块和蜡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 水面的刻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要求,上述不必要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2)正确的实验步骤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上述记录的数据,蜡块密度的表达式为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差值法” 1.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被测液体的总质量m1 2. 把烧杯中的被测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 测出它的体积为v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4.计算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m = m1— m2 5.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 =(m1 — m2 )∕ v 深入:如何测白砂糖的密度 例:水的密度是 . 意思: 读作: 1.0×103千克每立方米 每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ρ铁=7.9×103千克/米3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米3铁的质量为7.9×103千克 1.0×103千克/米3 一杯水喝掉一半后,它的密度将 。 不变 一般情况下,同种物质密度相同, 不同种物质密度不同,故密度是物质的 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形状等无关。 当温度、状态、压强发生变化时, 同种物质的密度也会发生变化。 水结成冰后,质量____;体积_____,是原来的_____ ;密度_____ ; 不变 变大 10 / 9 变小 a ②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因此,冬天,带水的自来水管容易冻裂 1、100克钢球压成钢板,质量、体积、 密度怎样变化? 都不变 2、食盐水上部密度为ρ1,下部密度ρ2 ,则ρ1和ρ2谁大? ρ1 = ρ2 2千克/米3 4、充在篮球中的压缩空气的密度比周围空气的密度——,烛焰上方被加热的空气比周围空气的密度—— 大 小 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线,根据这个图线可以说明水的温度从8℃降到2℃的过程中,( ) A.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B.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C.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D.水的密度一直变大 温度/° 体积/v 1 2 3 4 5 6 7 8 C 注意: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