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章 氮肥化学肥料
第一节、土壤中氮形态及转化 第二节 、作物的氮素营养 第三节、氮肥的种类、性质及其施用 第四节、氮肥的有效施用 第一节、土壤氮素营养 一、土壤中氮素的含量与形态 1、土壤中氮素的含量 含量受自然因素如母质、植被、温度和降水量等影响,同时也受人为因素如利用方式、耕作、施肥及灌溉等措施的影响。 2、土壤氮素的形态 土壤氮素主要包括无机态和有机态氮两大类。 无机态氮:固定态铵、交换性铵、土壤溶液中的铵、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氧化亚氮等。它们占表土中全氮的1%-10%。 有机态氮:是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组成复杂。 3、土壤无机态氮 (1)固定态铵:主要位于粘土矿物晶层间,数量占无机态氮的比例比较大。在2:1型粘土壤矿物中,由于同晶置换作用而产生的负电荷,由晶层间和晶片外的各种阳离子(包括Ca2+、Mg2+、K+、NH4+等)来平衡。由于NH4+和K+的大小与上下层晶片上的6个氧围成的复三方网眼的大小很相符合,其与晶片上负电荷间的静电引力大于其水合能,因而易脱去水化膜而进入网眼中被固定。 (2)交换性NH4+、溶液中NH4+和NO3-最易被植物吸收,具有重要的农学意义,其含量取决于土壤中矿化作用、生物固定作用、铵的固定与释放、硝化作用、植物吸收、以及氨挥发、反硝化作用和淋失等多种作用。 影响其在土壤中含量的因素: A:施肥:不施肥时,作物生长期间表土中,由于作物的不断吸收,变动在一到十几个ppm之间。施肥后的一段时间内其含量升高,然后急剧减少。 B:种植作物及季节影响 不种植时,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土壤中矿化作用,它们的含量低,随气温升高后含量有所增加。 C:土壤类型不同其绝对量也不同,同一类型土壤,其绝对量则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同一土壤则与土壤水分含量有关。 渍水时:微生物活性低不利矿化作用,它们的含量相对减少。 D:降水 降水影响干燥程度和干、湿交替的情况 土壤干燥程度愈甚,湿润后的矿化量愈大 干湿交替有利于矿化的进行,则它们的含量有所增加。 降水易引起硝态氮的淋溶强度和深度。 E:土壤水分 好气时,硝化作用强,矿质态氮以硝态氮为主; 渍水(厌氧)时,氧的缺乏阻碍了硝化作用,所以(1)矿化释放出的铵以及肥料铵以铵态氮存在;(2)硝态氮易通过反硝化作用以N2或Nx O的形态损失,所以土壤以铵态氮为主。 (3)亚硝态氮: 亚硝态氮氧化为硝态氮或还原为氮的气态氧化物的速率很快,因此在土壤中极少有积累,但近来研究表明,不同土壤中的亚硝态氮的累积差异很大,在pH较高、质地较轻的土壤中亚硝态氮的累积通常不可忽视,特别是在高温、多雨且作物吸氮速率低的季节,这些土壤剖面或地下水中亚硝态氮含量常常超过环境标准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在土壤和水体中积累的亚硝态氮作为环境污染物将愈来愈受到关注。 4、土壤有机态氮 (1)含量:土壤有机态氮占土壤氮素的绝大部分,其组成复杂,其中含氮单体有氨基酸、氨基糖、嘌呤、嘧啶以及微量存在的叶绿素及其衍生物、磷脂、各种胺、维生素等。 (2)结合状态:在土壤中,它们与其他有机质或粘土矿物相结合,或与多价阳离子形成复合体,还有一小部分存在于生物体中,绝大多数有机态氮存在于土壤固相中,只有很少量的存在于土壤液相中。 (3)土壤有机态氮形态分组: 酸水解氮占全氮的65%—92%; 水解性铵态氮最低的仅占水解性全氮的15%,最高的达51%; 氨基糖态氮最低为1.1%,最高的为15%; 氨基酸态氮在19—45%之间; 酸解性未知态氮在6—26%之间 土壤有机氮大部分难以分解,只有少量存在于土壤中生物体(活的或死的)中的有机氮较易分解,从而被植物吸收利用。 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有机氮矿化作用释放出来的氮是作物重要的氮素来源,所以,土壤有机态氮在作物氮素营养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土壤氮素的转化及其有效性 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等过程。 主要过程有氮素矿化—生物固持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铵的粘土矿物固定—释放作用、铵的吸附—解吸作用、铵—氨平衡以及氨挥发过程。 (1)氮素的矿化与生物固持作用 氮素的矿化(minetalization)和生物固持作用(immobilization)是土壤有机态氮的矿化及无机态氮的生物固持作用的简称,是土壤中不断进行着的两个方向相反的生物化学过程。 氮素的矿化作用是土壤有机态氮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分解形成铵或氨的作用。 氮素的生物固持作用是土壤微生物同化无机态氮并将其转化成细胞体中有机态氮的作用,所形成的微生物生物量态氮的生物分解性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氮逐步转化形成更为复杂的有机态氮,其分解性则显著降低,并逐步接近于土壤中原有有机质的生物分解性。 氮的矿化—生物固持的相对强弱受能源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