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戊戌变法》学案2 人民版选修1
专题九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教学重点】
从戊戌变法的内容分析戊戌变法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一、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背景)
1、民族危机的加深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危机。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从而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
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主张变法改革。
梁启超:主张中国要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
严复:翻译《天演论》,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运用于社会政治领域,宣扬变法图强的思想。
总之,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宣传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1、开始: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标志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
2、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
(1)内容:政治: 作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
经济: 作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文教: 作用: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传播。
军事: 作用:增强国防力量。
(2)评价:
进步性: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局限性:没有涉及设议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3、失败:戊戌政变
(1)过程: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杀害维新人士。
(2)原因:主观: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①没有彻底反封建
②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
③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客观:对改革不利的国内、国际环境
①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②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
(3)教训:①当时的中国走改良(君主立宪)道路是走不通的
②要实现中国近代化,必须推翻封建专制,实现民族独立,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三、戊戌变法的目的
(1)根本目的:发展资本主义
(2)首要目的(直接目的):救亡图存
四、戊戌变法的性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五、戊戌变法的影响
(1)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2)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上:激发了爱国的民族意识,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的传播,是近代中国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
(4)社会生活上:维新派办学堂、创报刊、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课堂反馈】
1、【背景材料】、以下是谭嗣同殉难像和他的绝命诗:
据此,请回答:
(1)、谭嗣同是在什么事件中被杀害的?和他一起遇害的还有哪些维新志士?
(2)、图片中“有心杀贼”的“贼”代表什么人?
(3)、为什么谭嗣同会感叹“无力回天”?
(4)、请你结合谭嗣同的绝命诗,谈谈你对他“死得其所”的理解?
2、材料一、“秦西方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自台湾事后(即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态,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葬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伟《上清帝第五节》
材料三、大借洋教,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自的态度怎样?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戊戌政变 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杨锐。(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3)、维新派仅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也没有发动群众,在强大的顽固派的反扑下,只能以失败而告终。(4)、“死得其所”是指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他的死表明了他为了国家的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激励后人,唤起民族觉醒,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福建省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doc
- 福建省龙岩一中2012届高三5月月考(数学理).doc
- 福建省龙岩一中2012届高三5月月考(数学文).doc
- 福建省龙岩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福建省龙岩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数学(理).doc
- 福建省龙岩一中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
- 福建省龙岩市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数学.doc
- 福建省龙岩一中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福建省龙岩市2013届高三临考适应性检测文科数学卷6 Word版含答案.doc
- 福建省龙岩市2013届高三临考适应性检测文科数学卷4 Word版含答案.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