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父亲.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的父亲

心在南方 蘇軾的父親 南方壺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蘇軾的母親"。文中指出 歷史上許多偉大的人物,都有一位好母親。像啟蒙蘇軾 (1037-1101)的,並非他那也名列唐宋八大家的父親蘇洵 (1009-1066) ,而是他母親。蘇軾自幼起,便在母親的帶領下, 領略文史之趣。另外,若非有個好母親,孟子大概也成不了 亞聖,愛迪生也不見得能成為發明大 王。母親是這麼的重 要,因此該文作者認為,婦女若投入職場,家中孩子將少了 母親的陪伴。如此即令孩子有蘇軾之才,或愛迪生的天分, 將來也不易成大器。而在缺乏陶冶下,行為偏差的小孩也將 日益增多。因此婦女投入職場,固然能為社會創造一些所 得,但社會付出的成本,也將增加不少。一來一回,是得是 失,恐難估計。 雖肯定母親的重要,但將養育孩子,僅視為母親的責 任,此論點大約不易為多數人所接受。又將婦女的能力侷限 在家庭裡,以為她們一旦進入職場,便無暇照顧小孩,因而 將產生若干社會問題,這也未免太小看偉大的女性了。要知 每個人能力不同,有三個小孩,但對孩子的照顧,依然盡心 盡力的上班女郎,也所在多有。 蘇軾及蘇轍 (1039-1112)兩兄弟,真是由18 歲嫁進蘇家 的母親所啟蒙?依據維基百科,“蘇洵少時不好讀, 19 歲時 1 心在南方 娶妻程氏,程氏知書達禮,能課子讀書。"又依“宋史"蘇 軾列傳,“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遊學 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另外,留下了我國第一部編 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的司馬光(1019-1086) ,在“程夫人墓 志銘"中,說“婦人柔順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齊其家,斯 已賢矣。況如夫人能開發輔導其夫、子,使皆以文學顯重於 天下,非識略高絕,能如是乎?"對這位程夫人,也就是蘇 軾的母親,備極推崇。唐宋八大家,所謂“唐有韓柳,宋為 歐陽、三蘇和曾王",蘇家父子兄弟便佔了三位。一門三學 士,會這樣空前絕後,程夫人顯然功勞不小。要知賢妻良母, 大抵皆具柔順與齊家的美德。但能被這位“讀史者,考實 錄,通古今,若親目"的史學大師司馬光,以“開發輔導其 夫、子"來讚美,實在不容易。 雖兩個哥哥都是進士,蘇洵年輕時對書本卻沒興趣。歐 陽修(1007-1072)在“蘇明允墓志銘"明允是蘇洵的字( 中,) 說蘇洵“年二十七始大發憤,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戶讀書 為文辭。…。"蘇洵婚後 8 年,27 歲才下定決心,斷絕過去 往來的朋友,發憤讀書。這個轉變,顯然是程夫人 8 年輔導 有成。27 歲才痛下決心,開始埋首書堆鑽研學問,起步如此 晚,在歷史上可能真是夠少見。因此 連“三字經"中都有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蘇老泉就是指蘇洵。 用功幾年後,蘇洵便開始到四方遊學。家中孩子的教導,只 好交給那賢慧的妻子了。若沒有這位程夫人,我們恐將只有 唐宋五大家。開發輔導丈夫及兒子,蓋棺論定,我國幾千年 來,被如此恭維的女性,可能極稀少。這位程夫人實在了不 2 心在南方 起,足供天下女性效法。 看來蘇軾及蘇轍能成為大文豪,母親的確功不可沒。那 他們的父親呢?那位浪子回頭的父親有何貢獻?人們往往 歌頌母親的偉大,至於父親的角色,無可避免,常被遺忘。 西元 1056 年,47 歲的蘇洵,攜未及弱冠的二子蘇軾及蘇轍 赴汴京,拜謁已名滿天下,且一向積極培養後進的歐陽修。 蘇洵的文章深受歐陽修所賞識,他因此文名大盛。隔年蘇家 兩兄弟應試,同登金榜,轟動京城。蘇洵先一年帶他們兩人 赴京,大開其眼界,相信總有些幫助。 在屢試不中後,蘇洵不想浪費生命在準備科舉考試上。 學問好壞自己知道,不待別人來肯定。他閉門苦讀,數年間 精習六經百家之說。當蘇軾及蘇轍金榜提名的次年,宋仁宗 (1010-1063)召蘇洵應考,他卻稱病不赴。都已 48 歲了,功 名不過如塵與土,留給年輕人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