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题乡风乡俗ppt
课题:乡风乡俗 版本:北师大版 册次:第七册 班级:四年(1)班 课时:1课时 授课人:洪育斌 鸡头敬客 在泸西,不论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大都有鸡头敬客的风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呢? 传说古时候泸西县有对夫妻互相敬爱,夫妻感情十分融洽。妻子坐月子的时候,丈夫把好的鸡肉给妻子吃,自己只吃鸡头鸡爪。后来丈夫病了,妻子也是只留鸡头鸡爪自己吃,把好的鸡肉给丈夫。他们的儿子问:“妈妈,你为什么只吃鸡头鸡爪?”妈妈说:“鸡的头爪好吃。”后来这对夫妻去世了,儿子问父老乡亲如何悼念他们,乡亲们告诉他说把父母生前最爱吃的东西用来祭祀就是最好的悼念,儿子以为父母亲真的爱吃鸡头鸡爪,于是他便用鸡头鸡脚来祭拜父母。以后有客人来,他都先敬客人鸡头鸡爪。从此,鸡头敬客的风俗便流传下来,演变成一种共同的鸡头饮食文化——对客人的尊敬、对老人的尊重。 乡风乡俗 一个地方(家乡)特有的生活习惯或风俗习惯,就在家乡人的生活中,就在家乡人的一言一行里。 不同民族、地方的风俗习惯 厦门风俗习惯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初三不得拜访亲朋好友 以扫帚打人,最为耻辱。 亲友喜庆宴席,匆打碎盘碗碟。新婚之日尤为讳忌 媒人到家谈婚,不可奉茶,谓奉茶事难。 端午赛龙舟和抓鸭子(发展为民间体育竞赛,也是一种文化)、中秋博饼(也是文化)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哭嫁 土家族有“哭嫁习惯”习惯。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伤。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他们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报喜 婚后生子,女婿向岳父母报喜,生男孩提一只公鸡,生女孩提一只母鸡,加上几个染红的蛋,到岳丈家说:“你女儿到漫处去了。”岳父母只要一看见鸡,便知外孙性别。 ??赈竹美酒与挖周 土家族生儿育女叫“添人进口”,添人进口以后的第一件喜庆之事就是“赈竹米酒”,以表示庆贺。这一天,族亲及好友要送钱祝贺,做外公婆的更要送竹摇篮、被子、衣服、鞋帽、和红糖鸡蛋等东西给外孙。孩子满一个月后,又要到外婆家去“出月”,回来时,外公外婆要送“打发钱”。孩子满一周岁时,又要庆贺,名曰“挖周”。 赶年(成为一种节日文化) 土家族 赶年 蒙古族风俗习惯 敬茶(成为一种饮食文化) 那达慕大会 侗族风俗习惯 帮盘 侗族热情好客,平时家中来人,不论亲疏,都视为宾客,以酒肴相待。如邻居来客,只要通知,即带酒菜前往相助,称为“帮盘”,并邀请至家中款待。如陌生人到侗寨,可在鼓楼或公共场所等候,自有人前来安排,或由个人接待,或大家各备酒菜集中在一起同餐共饮。决不能使来人食无处,宿无所。 侗族风俗习惯 抢花炮 彝族风俗习惯 少女成年礼 彝族少女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满15岁,有的地方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15岁以后,要穿中段是黑色的拖地长裙,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把童年时穿耳的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 15岁前 15岁后 彝族风俗习惯 背 新 娘 说一说你家乡的风俗吧 乡风乡俗故事会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到全国各地了解了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乡风乡俗,有文明的也有迷信的,我们应当继承发展文明的乡风乡俗,拒绝封建迷信。 同时我们也听了很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同学们回去把它们分享给爸爸妈妈听吧! 谢谢,再见! * 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客来敬茶是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侗族群众常于夏历3月3日或2月2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