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指导.doc

心理健康教育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指导.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健康教育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指导

长二小“小学生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的实研究”课题小学生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的实研究课题”课程,学生们从最基本的礼仪知识学起。韩国的礼仪教育主要方式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使礼仪得到强化,形成了社会活动的“大课程”,易于彰显礼仪教育的实效性。日本也设立“道德时间课”、“友爱课”等等。 礼仪与社会相结合。 陈冠任的《美国人餐桌上的礼仪教育》、艾米莉.博斯特的《礼仪:雕饰最优雅的你》、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奥维的《名人名言录》等等书籍都介绍了外国礼仪的要求和做法,提到了礼仪教育的社会性行为。这些书籍对我们了解外国礼仪文化很有帮助,对指导小学生礼仪教育有借鉴作用,但这些礼仪是植根于外国文化之中的,与我国源远流长的千年文化不同,只可借鉴吸收,不能照搬照套。 礼仪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国外礼仪教育注重实践性训练,情景性训练,日常生活中训练。同时公民的行为规范也注重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如:美国礼仪皇后艾米莉.博斯特的著作,不仅展示了作者的礼仪思想精髓,展现了西方礼仪文化的全貌,同时也是西方礼仪行为规范化的实践指南。新加坡的礼仪教育重视知行统一,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上,更要求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加以练习和运用。 2、国内研究现状: ⑴理论研究: 我国心理学家李博黍进行了品德发展阶段论的跨文化研究,研究表明:儿童的道德判断确实如皮亚杰所说“经历着从客观判断过渡到主观判断的发展过程”。著名教授林崇德从品德发展的条件、品德发展的动力、品德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四方面对品德发展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抓紧成熟前的训练、培养和塑造,要遵循品德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有方向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是我国较早开展礼仪教育的专家,她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到:“孩子的诚实、礼貌等方面的品德教育要从家庭开始。家长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⑵实践研究: 近年来,国内进行了大量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的相关研究。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主持的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等。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国各校落实的不断深入,各地各校都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礼仪教育活动,如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中学小学、北京市五一小学、北京市宏庙小学、张家港市港口学校等等,大家对实施礼仪教育开展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实践经验。但总体感觉活动开展的较多,礼仪教育的实效性还不够。 二、研究理论基础 1、心理学家皮亚杰概括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规律,即分为两个阶段:在儿童十岁之前,对道德礼仪的思维判断主要依靠他律;在儿童十岁之后,对道德礼仪的思维判断多半能够依靠自律。德育的目标就是实现学生的自律,礼仪教育要达到这样目标,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在学生出现缺失礼仪情况的时候,让学生明白这样不好,为什么不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教育心理学家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得出:小学阶段正在由前习俗水平向习俗水平过渡,这种发展的顺序是由低级阶段依次向高级阶段发展,这种顺序不可超越,更不会逆转。 阶段顺序 名 称 基本特征 第一级水平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前习俗水平 服从与惩罚定向 天真的利己主义 由外在要求判断道德价值 服从规则及避免惩罚 遵从习惯以获得奖赏 第二级水平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习俗水平 好孩子的道德定向 维护权威和秩序的道德观 以他人期待和维持传统秩序判断道德价值 遵从陈规,避免他人不赞成、不喜欢 遵从权威,避免受到谴责 第三级水平 第五阶段 第六阶段 后习俗水平 履行准则与守法的道德 个人良心式原则的道德观 以自觉守约、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判断道德价值 遵从社会契约,维护公共利益 遵从良心式原则,避免自我责备 3、礼仪习惯的形成要经历“知”、“情”、“意”、“行”四个阶段,“行”是礼仪教育的良好外在表现,是“知”、“情”、“意”的有机统一。 ⑴认知是礼仪习惯形成的基础,给予正确的认知,学生就能形成正确的礼仪习惯。礼仪教育要“晓之以理”。 ⑵情感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认同。只有认同了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做,做好事情。情感是礼仪习惯形成的动力。礼仪教育要“动之以情”。 ⑶在礼仪习惯形成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良好的意志和端正的态度决定了礼仪习惯养成的成败,礼仪教育要“持之以恒”。 ⑷礼仪习惯的形成关键在于礼仪行为的转变,要加强示范,加强研讨,制定必要的行为规范。礼仪教育要“导之以行”。 总结 一、国内外文献评述 ⑴从古到今,从中到外,礼仪教育一直被大家所重视,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礼仪文化及礼仪教育的代表人物。如中国古代的孔子及儒家文化,美国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