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幽默大师林语堂」的一生
「幽默大師林語堂」的一生
篇名:
「幽默大師林語堂」的一生
作者:
賴怡樺。明道中學。綜一四班
指導老師:羅秀暖 老師
「幽默大師林語堂」的一生
壹●前言
曾被美國文化界列為:二十世紀智慧人物之一的林語堂,使我感到好奇,使我想
深入了解,因為他是從多重文化中吸取所要的東西,所以林語堂所擁有的文學觀
是與眾不同的,他常用英文寫作向外國人介紹中國文化,還出版三、四十種英文
著作,讓我們來了解林語堂多采多姿的一生吧!
圖一:林語堂故居
貳●正文
一、春天的林語堂
林語堂六歲時,父親把儒家的經典當作教材,林語堂念完小學就進入書院,是所
教會辦的中學,因他是一位窮牧師的兒子,所以免收學費的教會學校是最佳
的選擇。
1921 年,林語堂畢業了,上大學,這是父親和哥哥為林語堂預設好的前途。
曲折的戀情史,他經歷了兩次失戀的痛苦後,直到第三次,才成功的找到了真正
終生伴侶。
在林語堂的心目中,初戀的賴柏英,她的魅力在腳上。林語堂說:「我崇拜她腳
上的泥巴。」林語堂對赤足的讚美,後來還影響到林夫人廖翠鳳女士。廖女士有
一句名言:「美的基礎,就在腳上。」
和賴柏英分手後,有一位美貌的少女踏入林語堂的戀情世界,她是陳天恩的女兒
陳錦端,婚姻大事決定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陳天恩醫師阻擾了女兒和林
語堂的戀愛,陳天恩了解自己的干涉會使林語堂受到很大的傷害,為了不要讓有
才氣的青年過度悲傷,因此把鄰居的二小姐廖翠鳳介紹給林語堂。
1
「幽默大師林語堂」的一生
圖二: 30年代的林語堂
『廖母提醒女兒:「語堂是個牧師的兒子,家裡是沒有錢。」廖小姐擇夫的標準
是「才」,她愛的是林語堂人才難得,她不愛富貴的生活。』(註一)
二、夏天的林語堂
提倡幽默文章:林語堂一向為自己是童心不滅而自豪,他把自己比喻成「探險孩
子」作為自己文章的比喻。
1932 年 9 月 16 日,《論語》創刊,居然一鳴驚人,連創刊號都印了許多次,這
時候,幽默居然成為時尚,幽默的文章流行市面,大大小小的刊物,一哄而起:
「轟的一聲,天下無不幽默」。以致1933 年被稱作「幽默年」,林語堂這時被譽
為「幽默大師」,成為上海文化界的新聞人物。
1934 年 4 月 5 日,林語堂再創辦《人間世》,內容多採取各派作家兼蓄並收為目
標,創刊號公佈的特約撰稿人就有 49 人之多。
1935 年 9 月,林語堂再次創辦《宇宙風》,那時「選稿作家提名」竟達 72 人之
多,那時的知名作家全在裡頭,30 年代,真的是林語堂的年代。
對研發中文打字機,使林語堂上了一個傭人的當。林語堂剛在上海時,住的公寓,
有一個男庸,叫阿芳,他會修電鈴、抽水馬桶 ……機械也一學就會,林語堂欽佩
他會修打字機。在林語堂的通融下,『阿芳日益無法無天,實際上,阿芳與女僕
私通,這對鴛鴦串通在外行竊,最後被補入獄,這時林語堂也幫不了阿芳。』(註
二)
2
「幽默大師林語堂」的一生
圖三:林語堂全家福
三、秋天的林語堂
1969 年 8 月 9 日,陽明山林宅的客廳裏,一對喜燭高燃。林語堂正在歡慶他們結
婚 50 週年的「金玉緣」。
來客中有人請教他們半世紀「金玉緣」的秘訣。夫婦兩搶著說,秘訣是兩個字:
「給」與「受」。在過去的一萬八千天裡,他們互相之間盡量在「給」,而不計較
於「受」。
有位女客悄悄地向林夫人請教 「治家」的秘訣。她說:「不要在朋友的面前訴說
自己丈夫的不是;不要養成當面罵自己丈夫的壞習慣;不要自以為聰明;不要平
時說大話,臨就困難時又袖手旁觀。」
有些人說,林語堂會算帳。那時編寫教科書時,與書局談版稅的時候,「門檻精,
太斤斤計較」
『又有人說他在赴美前,把家具拍賣給親友也要親兄弟明算帳。上訴追憶即使是
事實,也僅是林語堂金錢觀的一方面。 』(註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