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谓广义相对论
                    
  數學傳播    40卷 2期, pp. 18-23 
                     何謂廣義相對論? 
                              David Tong 
                               翻譯  : 黃馨霈 
     David Tong 為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學家, 研究量子理論及廣義相對論。 本文  「What 
     is general relativity?」 原載 +Plus Magazine 
     (/content/what-general-relativity), 取得作 
    者及雜誌編輯 同意翻譯及刊載, 謹此致謝。 
                                              —  中研院數學所數學傳播編輯部 
                                                          2 
    物理學家談到愛因斯坦的方程時, 通常指的不是有名的 E  = mc  , 而是另一個概括著名 
廣義相對論的公式。 愛因斯坦在一百年前 — 1915 年發表廣義相對論, 為了慶祝廣義相對論一 
百週年, 我們邀請劍橋大學物理學家 David  Tong, 講解何謂廣義相對論以及愛因斯坦的方程 
是如何傳達概念的。 您可以觀看以下影片或繼續讀下去。 
/content/what-general-relativity 
從牛頓講起 
    廣義相對論描述重力, 然而愛因斯坦並不是第一個想出這樣理論的人 — 早在 1686 年, 艾 
薩克·牛頓 (Isaac Newton) 就想出著名的重力平方反比定律 (inverse square law of gravita- 
tion)。 牛頓定律在涉及的尺度不是很大的時候運作得極好: 我們可以用它計算物體從高樓掉落 
撞擊到地面的速度, 甚至還能用它將人類送上月球。 不過當距離和速度非常大, 或涉及的物體質 
量龐大時, 牛頓的定律就變得不精確。 但是從牛頓講起是好的開始, 因為比起愛因斯坦的理論, 
牛頓的定律更容易描述。 
                                      18 
                                                              何謂廣義相對論?      19 
    假設有兩個物體, 譬如太陽和地球, 質量分別是 m                  及 m  , 兩者距離以 r 表示, 根據牛頓 
                                              1    2 
定律, 兩者間的重力 F  為 
                                        m  m 
                                          1 2 
                                F  = G 
                                      N    2  , 
                                          r 
其中 GN   是一個固定的數, 即一般所知的牛頓常數 (萬有引力常數)。 
    這個方程的直觀意義是: 它告訴我們, 兩者距離越遠, 重力越弱 (r 越大, F  越小); 物體質 
量越大, 重力越強 (m1 或 m2 越大, F  越強)。 
不同的力, 同樣的方程 
    另一個方程長得很類似, 但描述不同的力。 1785年, 法國物理學家夏爾·奧古斯丁·庫侖 
(Charles-Augustin de Coulomb) 導出一個方程, 描述兩個帶電粒子 Q1 及 Q2 間的靜電力 
F 。 
                                      1  Q  Q 
                                          1  2 
                               F  = 
                                    4πǫ0  r2  , 
這裡 r 代表粒子間的距離, ǫ0 是決定電磁場強度的一個常數。 (它有個花俏的名字 —  自由空間 
電容率  (permittivity of free space)。) 
牛頓方程的問題 
    牛頓和庫侖的方程簡潔明瞭, 卻有個問題。 回到牛頓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