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酶共固定化反应体系的研究进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酶共固定化反应体系的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Biotechnology,2015,35(1):8287 DOI:10.13523/j.cb 多酶共固定化反应体系的研究进展 汤玉兰 陈缵光 成志毅 (中山大学药学院 广州 510006) 摘要 近年来,生物催化为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等领域提供了一种绿色研究工具,其中多 酶体系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克服了以往单个酶不能满足催化需求的局限性, 同时多酶共固定化在级联反应过程中,可增加酶周围的反应物浓度,并将不同酶的催化特性结合 起来,能排除干扰因素,从而提高酶的整体催化效率。对多酶共固定化反应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 了综述,包括多酶反应体系的类别、共固定化技术的特点以及相关应用,并对共固定化多酶反应 体系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共固定化 生物催化 多酶 中图分类号 Q814   生物催化由于其高效的催化机制、独特的底物选 化技术的研究正在迅速堀起,并在生物、医药、环境等 择性以及反应的可控性,使其在化学、生物工程学及药 领域取得了许多新成果。本文对多酶反应体系的类别 [1] 进行了归纳,重点讨论了多酶共固定化技术及其特点, 品生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自然界中, 存在许多级联生物催化反应,这些反应通常需要不同 并简单介绍其相关应用。 类型的酶高度有序地 自组装成 的多酶复合体 1 多酶反应体系的分类 (multienzymecomplexes,MECs)参与,其通过提高中间 产物在不同酶之间的转运浓度从而高效地完成催化反   在自然界中,我们可以在细胞内不同代谢途径中 [23] 发现大量的多酶级联反应,这些反应通常需要两种或 应 。   受自然界中MECs的启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运用 两种以上的酶参与完成,由于这些反应体系具备独特 单酶固定技术成功地在各种载体上固定多种酶。体外 的优点,如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专属性强等倍 [7] [8] 多酶共固定化体系可明显提高酶的稳定性,缩小酶与 受关注 ,其中Ricca等 对体外多酶级联反应体系进 反应物之间的距离,增大酶周围的反应物浓度,并将不 行研究,并将多酶生物催化反应体系分为四类(如图 同酶的催化特性结合起来,从而提高酶催化效率[4];此 1):(1)线性级联反应,即单个底物经酶催化为一个或 外,多酶体系也适用于原位辅酶再生反应过程,极大的 多个中间物后转化为单个最终产物(a);(2)正交级联 [5] 反应,即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后在辅助底物存在时参与 降低了大规模生物催化反应的成本 。然而,基于单 酶2反应以便辅因子或辅助底物再生,或者移除生成的 酶固定化技术的多酶共固定化技术仍存在许多挑战: 副产物,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b);(3)并行级联反应,即 首先,多酶共固定化技术需要考虑单个酶的结构和功 两种底物经两种不同生物催化反应体系在辅酶或辅助底 能,优化出最佳条件保持每个酶的活性及稳定性;其 物的协同下转化为两种产物(c);(4)循环级联反应,即 次,载体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从而不影响酶活性,并且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