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人教版.docVIP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人教版

《土地的誓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的抒情方式。 3、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 在涵泳品味、字斟句酌中,领会作者的感情,揣摩品味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的抒情方式。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资料,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端木蕻良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结合 “阅读提示”给课文做批注。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首先一起欣赏一个美丽的地方,看完后,谈谈你的感受。(出示东北地区的美丽图片。) 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中国的东北地区,她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这个地方被日本人的铁蹄所践踏,东北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那个时候人们内心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感受东北流亡作家的爱国炽情。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的抒情方式。 3、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4、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193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曹雪芹》,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等。 端木蕻良名字的由来 1936年夏天,从北平来到上海的他,忽然想起当时上海文化界有一种模仿人名字和文字的坏风气,于是决定给自己取一个别人难以模仿的笔名。经思量再三,他把平时少有人用的复姓‘端木’作为姓氏,把东北家乡红高粱的别称──“红粱”二字移来作名字,这样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当时正处于国民党蒋介石布下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启用‘红’字显得格外刺眼……按照谐音他把“红”字改为“蕻”。当时负责《文学》月刊的编辑、作家王统照在审阅来稿时看到了这个笔名,又觉得有些不顺眼……就将“粱”字给改成了“良”字。于是端木蕻良的笔名就这样沿用了下来。” 2.写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明了作者即使牺牲也要保卫祖国,使祖国得到解放,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保卫祖国的感情。 3. 东北作家群。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不屈的人民融成一团,显示出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4.展示重点词语读音,然后多种形式读写。 端木蕻良(hóng) 炽痛(chì) 嗥鸣(háo) 谰语(lán) 亘古(gèn) 默契(qì) 田垄(lǒng) 污秽(huì) 斑斓lán) 怪诞dàn) 蚱蜢zhà měng) 浆液(yè)污秽:肮脏的东西。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选择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红熟的浆液”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 6、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点拨: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活动五:拓展阅读,激发爱国热情 同学们,当国难当头的时候,许多作家、诗人纷纷拿起手中的笔,与敌人斗争,抒发爱国之情,现在,我们欣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感受诗人的爱国热情,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