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OK第六章 人际关系
第八章 人际交往与处事能力 学生处 心理咨询中心 崔玲 8351136 cuiling4749@126.com 第一代文盲不懂文字 第二代文盲不懂外语 第三代文盲不懂电脑 第四代文盲不懂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一、人际交往的意义 1、人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2、确立自我价值感的需要 3、是人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4、人生幸福的需要 二、人际吸引因素 邻近吸引 相似吸引 需求互补吸引发生在感情深厚的朋友,特别是异性朋友之间 外貌吸引 能力才华吸引研究表明,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如果表现出一些缺点,会更受人喜欢。 个性特征吸引即:人格魅力。其个性特征包括:真诚、责任、进取、热情、宽容、幽默、端庄。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 1、挚友型(知己) 朋友关系中最亲密、最可靠的一种类型,是朋友关系的最高境界。 特点:相互信任、有安全感、真诚无私的帮助、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前提条件:相互之间有相似的世界观和理想追求,相似经历和体验,相互的了解和宽容 日常生活中,很多同学非知己不交,封闭了自己的心灵和视野。 2、好友型 仅次于挚友型的朋友关系。 这种朋友相对排外,相互之间有一只的某些性格特征和爱好,在我们成长的各个年龄阶段都会出现并有不断更新的趋势。 较为稳定,不会朝夕变化,但是随着环境的改变,好友的一方可能会结识新的朋友而忽视以前的好友,所以对好友的期望不要过高,免得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感情伤害。 在交往过程中,要掌握轻重分寸,往往能较好的维护好好友关系型,因为这种关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需要,所以应该多重视这种友谊关系,来扩展自己交友范围。 3、伙伴型 关系较为松散,不是非常紧密。只是因为相互拥有相似的价值观,常结合在一起,最重要的可能是拥有共同的利益。 特点:相互之间利益相关,交往带有偶然性、相互间的了解不深、不稳定。一般会随着利益、时间好地点的改变而改变,这种变化非常正常,不值得留恋。 在生活、学业中,我们需要伙伴,由于这种伙伴关系的实用性,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建立伙伴朋友关系,不要孤立自己。 仔细感受一下你身边的同学、朋友,想想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成为什么样的朋友。 记住:再好的朋友也是你人生路上的陪伴者,他们会让你的陆走的没有那么寂寞和艰难。但你的人生还是需要自己把握。 是你的人生决定了你需要朋友,而不是让你的朋友和决定你的人生。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建立人际关系迫切性 2、人际交往的平等性 傲慢无礼、不尊重他人,操纵欲、支支配欲强的人,是不受大家欢迎的 3、人际交往的异性敏感性 “不知该如何与异性很好的相处” 4、人际交往的理想主义色彩浓 异性交往 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原因 激素的产生 促黄体酮生长激素(LH) 促滤泡成熟激素 (FSH) 雌激素 雄激素 异性交往重要性 异性的交往和友谊有利于智力上的取长补短。 异性的交往和友谊有利于个性的丰富完善。 异性的交往和友谊有利于活动中的相互激励。 异性的交往和友谊有利于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异性的交往和友谊有利于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对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其次,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有的人外表像个迷人的小帅哥,但交往中会发现他华而不实,有的人学习成绩顶呱呱,却恃才傲物、颐指气使。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异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还失之偏颇。利用每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是我们十分需要的。 再次,交往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发现对方的苗头不对,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使交往回复到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状态。 对策: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摆在心态,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学会宽容和理解,接纳他人,适时给予帮助。 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求同存异 主动关心别人,主动为别人做些事情,主动敞开心扉,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应学会换位思考,冷静处理。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不适的表现 一、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困惑分为以下 6类情况: 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 这类大学生通常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 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试卷.doc VIP
- 5G网络切片计费策略-深度研究.pptx
- 《慢性肾脏病相关心肌病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x VIP
- 标准课程HSK4第十三课教案.docx VIP
- GB4789-3-2016大肠菌群计数培养基原理解析.docx VIP
-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完整版).pdf VIP
- 22S804 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pdf
- 木工课程教学课件.ppt VIP
- 一文读懂《公平竞争审查条例》PPT课件.pptx VIP
- 2025年山东省网络安全工程专业职称考试(网络生态建设与治理·中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