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论的萌芽与奠基
* 第三节 荀子及其文论思想 一、荀子生平及思想 1、生平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赵国人,战国后期思想家、文学家。 2、思想 奠定了中国文学史上“明道、征圣、宗经”的正统文学观基础。《儒效》篇:“圣人也者,道之管(关键)也。天下之道管是(指总汇在圣王这里)矣,百王之道一是(指全部在圣王这里)矣,故《诗》、《书》、《礼》、《乐》之归是(指归拢在圣王这里)矣。” 性恶——学习——宗经——征圣——明道。 “无性,则威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对儒家圣人和经典作崇高评价始见于荀子。 * 二、荀子的文论思想(《乐论》){了解} 1、提出了“音乐——化人——治世”模式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化人也速。” “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 “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 音乐可以感化人心,从而影响社会风尚,决定政治的治乱。 (荀子乐论思想,3个标题,简述、不定项) * 2、论述了音乐和政治的关系 “礼别异,乐和同。礼乐之统,管乎人心也。” “礼以节外,乐以和内。” 礼规定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应有不同的言行规范,乐则使人在思想感情上中正平和,不生非分之想,在精神品德方面统一到共同的原则上。发展了孔子“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的思想。 3.“乐之中和”说 《劝学》:“乐之中和也。” 《儒效》:“乐言是其和也。” 从孔子、荀子提出中和之美以后,中和遂成为中国儒家传统的审美理想。 * 第二章 道家的文论思想 道家的文论思想以老庄为代表,侧重对文艺内在规律的启示与探讨:如文艺的审美标准问题、文艺创作主体的心态问题、文艺创作的思维规律问题。 第一节 老子及其文论思想 一、老子的生平思想 1、生平:姓李名聃,约生于公元前580年至公元前500年,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2、思想: 在哲学上把“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讲天、道自然无为,万物相生互补。 在政治上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少私寡欲,追求精神的超越与自由。 在美学上崇尚自然,反对人为雕琢。 * 二、老子文论思想 1、崇尚自然美,反对人为(道法自然,清静无为) ⑴“道”是原始物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⑵“道”是永恒运动的规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⑶“道”的基本特征即顺应自然。 老子反对一切人为的文化、智者、美言。 “无为无不为”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智若愚”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 2、“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追求美的最高境界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第四十一章) 从审美的角度提出最完美的文艺作品都必须进入道的境界,进入自然朴素而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启示文艺创作要善于借助有限和有形的声音与物象最终达到对有形与有限的超越,追求像外之旨和妙趣无穷的言外之意的大美意境。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名词解释) * 4、创作和欣赏当无杂念而虚静:致虚守静 “致虚极,守静笃。”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章) 是从审美主体心理角度提出的要求,要求主体排除一切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内心虚静,方能洞察宇宙,览知万物,创作出好的文艺作品。 第二节 庄子及其文论思想 一、庄子生平与思想 1、生平:姓庄名周,宋国蒙人,约公元前369至公元前286年。 2、思想: 天道观: 守自然反人为: 相对论: * 二、庄子的文论思想(一级标题) 1、 “法天贵真”与“朴素为美”(崇尚自然,反对人为)。 《庄子·渔父》:“真者,精诚所至,…真在内者,神动于外,…真者,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 法天贵真,即要求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信任是约束,也是鼓励.ppt
- 俄罗斯国情课件(红场的历史).ppt
- 信封与信的格式.ppt
- 信号仿真设计说明书.doc
- 信息分布..ppt
- 信息化战争与我国国防建设.pptx
- 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ppt
- 信息技术赏析课件--马冬青.ppt
- 信息技术作业2.ppt
- 保额销售__魅力无限.ppt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