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文二则戴震难师
古文二则戴震难师 段玉裁 正字正音: 难师:nàn 蕴蓄:yùn xù 为:wéi 几何:jǐ 几二千年:jī 日数千言:shǔ 是年: 乃: 乃能言: 日数千言: 盖: 蕴蓄: 就傅: 休: 何以: 有感情地朗读,根据课文注释猜读全文 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尝试翻译全文 请两位同学,一人扮演老师,一人扮演戴震,全班同学读旁白,要求: 语气语调尽量模仿逼真,做到形神兼备 准确表达疑问句之间的区别 “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戴震才刚会说话,在学习中就能不迷信权威,不迷信前人的结论,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戴震能把老师问得“无以应”,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学习要开动脑筋,要多问为什么,才能真正学出成果。 作业 完成P179思考与练习第一、三题 完成本课练习册 课堂练习(难点字释义) 先生是年乃能言( )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 就傅读书( )( ) 师应之曰( ) 即问( )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 )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 ) 师无以应( )( ) 此非常儿也( )( ) * * 戴震简介 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清代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四库全书》的纂修官之一。他身处康乾盛世,学识渊博。但他幼时家贫,其父母靠“商贾东西行营于市”,贩布“以就口食”。他十岁时才会说话,但他能“过目成诵”,学习知识喜欢追根就底,敢于怀疑、批判传统的经典。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相去: 几何: 几二千年: 然则: 非常: 代词,这 才 大概,表推测 蕴藏,积蓄 靠近 停,停止 以何,凭什么 距离 多少 动词,说话 名词,字 差不多 既然这样, 那么…… 非,不是; 常,平常,寻常 先生 是 年 乃 能 言,盖 聪明 蕴蓄 者久矣。 就 傅 读书,过目 成 诵,日 数 千 言 不肯 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这 才 说话 大概,表推测 蕴藏,积蓄 跟随,靠近 每天 几 字 停止 先生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 以何,凭什么 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是学生记下来的呢?” 教授 到 记述 实现 话 是 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 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 常儿也。” 回答 马上 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代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 相隔。去:距离 “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多少 既然这样,那么…… 差不多 凭什么 这样 回答 寻常 时代 用来 不是 全文翻译:先生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蓄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代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谈谈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发言稿 - 丰台区课程改革平台.ppt
- 发电厂QC成果-降低脱硫CEMS在线监测系统故障次数.doc
- 变换选用句式题目.ppt
- 变脸201426_4c5b662f9ab77.ppt
- 变脸课件---课堂.ppt
- 变色龙(生).ppt
- 叙事散文讲评教学简案.ppt
- 叠层橡胶隔震技术.docx
- 叙例使用版.ppt
- 叙事作文3.ppt
- 2025年四川省都江堰市事业单位考试(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最新.docx
- 2025年云南省大理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小学教师类D类)强化训练题库推荐.docx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综合卷精品附答案.docx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卷附答案(b卷).docx
- 文案图论mathematical modeling组合与.pptx
- 抽象氧化铝形成奥氏体钢代表了新一类腐蚀爬行启用更高温度恢复器gt2013-94940.pdf
- unit 13过真题-学九级英语全一册单元复习人教版.pdf
- 命名法一般描述具有新功能acpsb-0817.pdf
- 参考综合文案dracula 1.pdf
- 托福口语部分-vive语音元辅音.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