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文二则戴震难师.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文二则戴震难师

古文二则 戴震难师 段玉裁 正字正音: 难师:nàn 蕴蓄:yùn xù 为:wéi 几何:jǐ 几二千年:jī 日数千言:shǔ 是年: 乃: 乃能言: 日数千言: 盖: 蕴蓄: 就傅: 休: 何以: 有感情地朗读,根据课文注释猜读全文 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尝试翻译全文 请两位同学,一人扮演老师,一人扮演戴震,全班同学读旁白,要求: 语气语调尽量模仿逼真,做到形神兼备 准确表达疑问句之间的区别 “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戴震才刚会说话,在学习中就能不迷信权威,不迷信前人的结论,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戴震能把老师问得“无以应”,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学习要开动脑筋,要多问为什么,才能真正学出成果。 作业 完成P179思考与练习第一、三题 完成本课练习册 课堂练习(难点字释义) 先生是年乃能言( )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 就傅读书( )( ) 师应之曰( ) 即问( )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 )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 ) 师无以应( )( ) 此非常儿也( )( ) * * 戴震简介 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清代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四库全书》的纂修官之一。他身处康乾盛世,学识渊博。但他幼时家贫,其父母靠“商贾东西行营于市”,贩布“以就口食”。他十岁时才会说话,但他能“过目成诵”,学习知识喜欢追根就底,敢于怀疑、批判传统的经典。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相去: 几何: 几二千年: 然则: 非常: 代词,这 才 大概,表推测 蕴藏,积蓄 靠近 停,停止 以何,凭什么 距离 多少 动词,说话 名词,字 差不多 既然这样, 那么…… 非,不是; 常,平常,寻常 先生 是 年 乃 能 言,盖 聪明 蕴蓄 者久矣。 就 傅 读书,过目 成 诵,日 数 千 言 不肯 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这 才 说话 大概,表推测 蕴藏,积蓄 跟随,靠近 每天 几 字 停止 先生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 以何,凭什么 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是学生记下来的呢?” 教授 到 记述 实现 话 是 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 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 常儿也。” 回答 马上 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代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 相隔。去:距离 “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多少 既然这样,那么…… 差不多 凭什么 这样 回答 寻常 时代 用来 不是 全文翻译:先生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蓄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代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谈谈你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