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12《西欧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ppt

外国教育史-12《西欧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教育史-12《西欧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

外国教育史 欧阳宇 第二编 外国近代教育史 第七章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第一节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生平和世界观 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世界观矛盾——强烈的民主主义、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 VS 基督教的世界观 人性论——性善论 认识论——矛盾性:既认为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和源泉,也认为《圣经》也是认识的源泉。 古代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 教育目的: 从宗教中引出其教育目的,即教育的目的是为人来世生活做准备; 但他并不人为要准备来世的生活,就得摒弃理智,忽视现实生活,实行禁欲,所以教育也有现实性的教育目的,教育要使人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便享受现实的幸福。他认为人要过好现世的生活需要具备: 博学,以成为“理性的动物”; 德行,以具有管束万物和自己的能力; 虔信,以成为上帝的形象。 为此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灌输知识,培养道德和信仰,使人所具备的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得到发展,使人完满地过好现世的生活,从而为来世的永生做好准备。也就是说,要想为来世的永生做好准备,现实的人必须使自己在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等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重视保持儿童身体的健康强壮,要求家庭和学校都应注意使儿童的生活与学习有规律、有节制,合理安排运动与休息,形成强健的身体以促进智慧的发展; 他强调发展儿童的智慧,要求对儿童既要传授丰富的有用的知识,又要注意发展其语言,培养朗读、谈话、书写和唱歌等技能; 非常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要求培养儿童贤明、公正、勇敢和节制等品质,并养成对宗教的虔诚信仰。 教育的作用 教育的社会作用 把教育视为改良社会的手段,“教会与国家的改良在于青年得到合适的教导”。希望通过教育改变社会道德普遍堕落的现象,坚信受到良好教育的民族,将善于利用自然力量和地下宝藏,扫除愚昧和贫困,身体健康,德行优良,富有智慧,爱好艺术,过上富足和幸福的生活。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功能 同意昆体良的观点,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首先,他确信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基础,即人生而有学问、道德和信仰的种子。 其次,他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能够获得关于万物的知识。赞同亚里士多德的心灵“白板说”,人的心灵生来什么都没有,但什么都能写上。 再次,他认为所有人都必须接受教育才能成人。 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根本指导原则之一 万物存在都有“秩序”,教育活动是自然事物的一部分,因此也要遵循恰当的秩序——“教育适应自然”或称自然适应性 所谓适应自然,主要是指遵循自然界的“秩序”,最重要的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秩序,即教育要以儿童的天性为根据。 依据对学生的实际观察,按性格差异将儿童分为六类,并主张施以不同的教育。 儿童的六种类型 伶俐且渴于求知——易受影响,适于教导,不需要监督 伶俐但倾向于迟钝懒惰——需要加以督促使其进步 伶俐、渴于求知但倔强而难以驾驭——教导需注意技巧 性情柔顺、渴于求知但迂缓迟钝——多关注其短处,耐心帮助其走上正轨 心理脆弱且怠惰——需要巨大的技巧与耐心 智力低下且倔强邪恶——极少,但应寄予希望,不应放弃 泛智思想——教育根本指导原则之二 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又一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 “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两层意思: “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学会一切现世与来世所必需的事项,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 教育对象普及化:指责当时的学校只为富人、贵人设立,要求学校向全体人敞开大门,不论贫富贵贱,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 论教学原则——针对教育工作者 直观性原则:认为教学应从观察事物开始 认为知识从感觉而来,人只有通过感觉器官,才能获得真实可靠、不会遗忘的知识 直观教学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在不能进行直接观察时,则利用图片、模型、标本等 要尽可能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 第一次赋予直观教学以感觉论的理论基础,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前人提出的直观教学进行了充分论证和发挥 激发学生求知欲原则(自觉、主动原则) 认为求知的欲望是人的天然倾向,是人的自然本性,对于教育者来说,关键是要善于依据儿童的自然本性循循善诱,,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 认同昆体良的观点,知识的获取在于求知的志愿,是不能勉强和强迫的。如果强迫儿童学习,则是违反自然的,非但不能达到成人期望的结果,反而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主张通过启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愿望来调动儿童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认为吸引学生爱好学习的方法很多: 教师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循循善诱 注意教学艺术,使授课富有吸引力 向学生介绍课程轮廓、目标、界限和结构,告知学生课程的重要性 教学中选择一些有趣且实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注意利用图片和仪器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充分利用表扬、奖励 为学生提供方便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