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定稿我的第一本书》(49张ppt)课件(共49张PPT).ppt

定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定稿我的第一本书》(49张ppt)课件(共49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定稿我的第一本书》(49张ppt)课件(共49张PPT)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1、把握文意,挖掘本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思考探究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如何理解这句话?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小结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例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没有”----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呢? “只有”----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 “快乐和梦幻”----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例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枉”----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 C、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比喻) D、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 “像个先生样子”……(比喻) 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作业 从课文所写的人物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要求:想像合情合理,条理清晰,故事完整。字数 300字左右。 第一本书 半本课本 父亲的深情 同学的友情 童年的乐趣 生活的苦难 勇敢抗争 选读你喜欢的段落,谈谈你的感受和理解。 品味语言 “本”----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既是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的主要是后者。 引申拓展 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 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但作者在文后补述了乔元贞的“出息”: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联系现实,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想法。 提示:乔元贞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但在他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段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呢?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下:知识改变命运。 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了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的小伙伴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在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都比以前优越得多的条件下,我们更应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学习机会,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用能力来服务社会。 小 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1、根据拼音填空。 kù( )似 yōu( )默 qī( )惨 磨cèng( ) ào( )秘 翻来fù去( ) 2、选出下面的判断有误的一项: A、脸又黑又瘦,脊背弓得像个 “驮 灯狮子”。(比喻) B、实在标致极了。(《藤野先生》) (反语) 课堂练习 酷 幽 凄 蹭 奥 覆 √ * 陆九渊《读书》: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