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归园田居其一呵呵呵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及诗歌创作背景 2.赏析诗歌内容 3.体会诗人淡泊宁静的人生志趣和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 从何而归 “尘网” “樊笼” 情语: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 如释重负的轻松,失而复得的亲切,重归田园的欣喜。 作者内心的平静,淡雅,怡然自得心境的自然流露。 社会背景: 1、社会动荡,时局不稳。(政权交替频繁) 2、政治黑暗,门阀森严。(集中于贵族) 3、结党营私,勾心斗角。 苏轼就喜欢陶渊明的“真” 追求自由 崇尚本我 坚守气节 自然 恬淡豁达 *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东晋 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 ,字元亮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出生于没落官宦世家。少年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未得重用。陶渊明到28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社会黑暗纷乱,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极度失望,40岁时,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从彭泽县令职位隐退,终老田园。成为田园诗派开创者。 作者简介 开创田园诗派 辞官归隐 私谥 自号 田园诗人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隐逸诗人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 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挚,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jī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zhuō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yìn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fán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 园 田 居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羁鸟:笼中鸟。 拙:原始的本真的 荫:名词用作动 词,遮盖(词类活用)。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 上升。 墟里:村落 古今异议: 依依: 古义: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今义:形容留恋,不容分离 自然: 古义:田园生活,自然的本性 今义:自然界,理所应当的 省略句: 狗吠(于)深巷中 鸡鸣(于)桑树颠 开荒(于)南野际 思考: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眉 目 传 情 题眼:“归”? 其中隐藏的信息:(1)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官 场 (厌恶 不满) 比喻 为何而归? A、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B、守拙归园田 : 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和自由的品性 “误” 厌恶 悔恨 田园 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白描 俭朴 空阔 清幽 安定 和谐 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优美、宁静、和谐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 归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 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近景 远景 静 动 有声衬无声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白描 * 归去后最能表现诗人归隐 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 自由、安逸、喜悦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归去如何 归 归 恋 厌 弃 田园: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官场: 尘网 樊笼 宁静、优美、和谐 归 园 田 居 恋 归 黑暗 *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 归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 拓展延伸 (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 (29岁到42岁间,五次出仕,四次归隐) 儒家:出仕 《论语》: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