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二3《再别康桥》确定版课件
* 再别康桥徐志摩 导入新课 ?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也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关于这个风流才子的别离之情!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1918年赴美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诗集《猛虎集》 。“康桥”即今译“剑桥”,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2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创作诗歌《康桥,再会罢》,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 这首诗当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可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 徐志摩 徐志摩、林徽因和泰戈尔在一起 剑桥大学图片欣赏 剑桥大学拜伦潭 一、齐读 在阅读的同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诗送别的对象是什么? 3.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二、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在阅读的同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依依惜别之情。诗歌中作者再临康桥后离别的那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2.这首诗送别的对象是什么? 对象是康桥,是西天的云彩。 3.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用康桥太直接,这样更诗意。 结构分析 再别康桥 第一部分 (1) 第二部分 (2-6) 第三部分 (7) 轻轻的我走了 轻轻的我来了 轻轻的我招手 河畔上的金柳 软泥上的青荇 榆阴下的一潭 悄悄的我走了 悄悄的我来了 我挥一挥衣袖 作别母校 生离愁 泛舟康桥 来寻梦 悄悄离去 心忧伤 离愁别绪 依恋母校 赏析鉴赏 同学们在朗读之后,有没有发现这首诗读起来很美,《再别康桥》是首新格律诗 ,那么我们来具体分析这首诗。 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音乐美:指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感。 建筑美:指外观整齐,给人建筑的美感。 绘画美: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给人以美感。 三美 : 具体分析 (一)音乐美 1.这首诗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结构上相似,读起来节奏也相同。这种方法我们在《关雎》中接触过,叫做回环往复,在诗经中就叫“复沓”。这样就可以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圆合,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 2.韵律和谐 韵脚: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每一小节2、4句押韵,节节换韵,表现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 3.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悦耳动听,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具体分析 (二)建筑美 1.节的匀称 共有七节,每节四行,显示节的匀称。 2.句的整齐 每行字数不同,但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显得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每一节两两错落有致,突显句的整齐。 具体分析 (三)绘画美 上节课总体找出了金柳、青荇、清泉三个意象。 1.金柳。 (1)为何柳树在诗中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 被夕阳照射成金色的柳树,宛如最美丽的新娘,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2)如果不用金柳,二改用苍松翠柏,能不能说成是“新娘”?为什么? 不能,因为夕阳下的金柳才有新娘的柔美。 (3)为什么不说是朝阳中的新娘? 夕阳中的新娘是带着忧愁的,和离别的气氛吻合,朝阳中的新娘太朝气蓬勃,与情调不符。 具体分析 (三)绘画美 2.青荇。 (1)“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 拟人,表达了青草的可爱,而招手摇摆像是在欢迎诗人,显得生动形象。这是作者的想象,他认为康桥的一草一木都对他有感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母校的爱。 具体分析 (三)绘画美 3.清泉。 (1)第四节中用了什么手法? 把清泉比喻成为虹。 (2)为什么把这潭清泉说是彩虹似的梦? 在康桥的学习时光是徐志摩一个美好的梦,如同七色彩虹般美丽,而今不在康桥,只能在梦中相见康桥。 具体分析 (三)绘画美 4.满载一船星辉,诗人想放歌,但为什么不能放歌? 作者意识到要与康桥离别,悄悄的离去,心情无奈、依恋,他觉得不能放歌,唯有叹息,生怕打搅仿佛沉睡在梦里的他所心爱的康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新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新编辑).pdf
- 学科建设的要素及原则.pdf VIP
- LEHY-Pro电梯维保初级讲师培训20210628.pptx VIP
- 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及应用.pptx VIP
- 电商法律风险防范与规避培训.pptx VIP
- 中国中医药“十三五”规划教材 内经原文背诵.pdf VIP
-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DB32/T 4788-2024).pdf VIP
- 迈瑞病人数据共享协议开发指南.pdf VIP
- 专题 10习作训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含答案.docx VIP
- T/CABCI 002-2018_全谷物焙烤食品.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