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教案集
第五课:古诗二首
课题(教学内容) 第5课 古诗二首 执教教师 执教时间 课 时 数 2 集体备课教案 个性化批注记要
第一课时 《出塞》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但使”“教”“何须”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古诗《出塞》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感受诗人的真挚情感,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录音机
学生收集与驻守边关、抗击匈奴有关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
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吧?你们知道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是哪个朝代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两首唐诗——《出塞》和《凉州词》。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出塞》。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
1.课题“出塞”什么意思?
2.有关作者王昌龄的资料。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在书上,提出来,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字词)
3.根据大家的提问,运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质疑。(未还、但使、不教、度)
5.交流解疑后的感受。
四、读诗句,明诗意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秦时明月汉时关”应当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2)“万里长征人未还”表面意思是说万里远征的人还没有回来,实际上是说战乱不停,远征的战士无法回家。
(3)“但使龙城飞将在”是说“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奖戍守边关”。
(4)“不教胡马度阴山”是说“就不会让胡人的起码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五、想诗境、悟诗情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2.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静静的月夜,守卫边关的战士们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低下头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
3.独立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古代战乱不停,百姓苦;盼望着有李广重现,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渊,言简意丰。4.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是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是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六、吟诵诗句,背诵诗文
1.反复朗读古诗,入情入境。
2.检查背诵。
七、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学习古诗的方面去谈。
第二课时 《凉州词》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凉州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练习背诵。
重点: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或教具:录音机、幻灯
学生收集与驻守边关、抗击匈奴有关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
一、复习导入
1.齐声背诵古诗《出塞》。
2.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第二首边塞古诗——《凉州词》。
3.介绍诗人王之涣。
二、朗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凉州词》,注意读准字音。
2.听录音机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抓字眼,明诗意
1.请同学们读读古诗,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就提出来。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解疑。
①理解“何须”。表面的意思是:何:为什么;须:须要,一定要。联系下文,说说“何须”的意思。(不必,何必)
②理解“度”。投影出示
不度 程度( ) 限度( ) 次( ) 度过,吹到. ( )
4.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意。
黄河浩浩荡荡地向远方;流去,好像流进了白云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耸立在高山之上。羌笛呀,你何必要埋怨吹奏《折杨柳》这支哀怨的曲子呢?春风是吹不到塞外的玉门关的。
四、想诗境,悟诗情
1.反复朗读古诗,运用停顿、节奏、重音等朗读符号技巧,再现诗中意境,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2.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春风不度”的比喻义。
唐朝王边境征战十分频繁,统治阶级荒淫逸乐,不顾恤远处的戍守边关的戍卒,守关戍卒内心不满。“春风不度”比喻“皇恩不及塞外”。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不关心戍关将士的不满。
4.品读全诗。
五、吟诵诗句,背诵诗文
1.反复朗读古诗,运用停顿、节奏、重音等朗读技巧,入情入境的朗读古诗。
2.检查背诵。
六、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学完本课的收获,主要从怎样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面去感受去谈。
《出塞》目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