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语-八佾篇第三.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八佾篇第三

論語(八佾篇第三~17)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註釋: 告朔:朔,農曆每月初一為朔日。告朔,古代制度,天子每年秋冬之際,把第二年的曆書頒發給諸侯,告知每個月的初一日。 餼羊:祭祀用的活羊 愛:愛惜的意思。 論語(八佾篇第三~17)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意釋: 子貢認為,告朔之禮既不舉行,何必仍供一羊,子貢不忍見其死,所以想要去除告朔之餼羊。孔子呼子貢的名說,賜,你愛的是一隻羊,我愛的則是告朔之禮。孔子認為,繼續每月供奉餼羊,一般人民尚可由此而知時令。後世之人尚可見此餼羊而知有告朔之禮,得以考據而有所取。是以不去餼羊,其禮尚未全廢,餼羊一旦除去,其禮也就完全廢棄了,所以孔子說我愛的是告朔之禮。 ??? 論語(八佾篇第三~17)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本章重點:   此章言孔子不欲廢告朔之禮也,保存此禮能防權臣以下犯上。 論語(八佾篇第三~18)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論語(八佾篇第三~18)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意釋: 魯國當時君弱臣強,三桓簡傲無禮,更僭用天子禮樂。故孔子說:當時的人習非成是,反以為事君盡禮是諂媚的行為。雖然他人不合禮,但我仍然依禮事君。 ???? 論語(八佾篇第三~18)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本章重點:   此章疾時臣事君,多無禮也。 論語(八佾篇第三~11)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論語(八佾篇第三~11)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意釋: 魯定公問孔子:國君應該要怎麼領導臣子,使用臣子?臣子應該要怎麼事奉國君?孔子對魯定公說:國君要以禮來對待臣子,凡事當依國家所定的規矩而行。臣子應以忠誠對待國君,要盡其應盡的職責。也就是君臣相遇,各盡其道。 ????? 論語(八佾篇第三~11)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本章重點:   時臣失禮,定公患之。孔子告之君臣當各盡其道。 論語(八佾篇第三~9)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1不足徵2也;殷禮,吾能言之,宋3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註釋: 1.杞:杞國為夏朝後代 2.徵:證實 3.宋:宋國為殷商之後 論語(八佾篇第三~9)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意釋:   孔子說:夏朝的禮制我可以講述,但是負責奉祀夏朝祖先的杞國,其保存的文獻史料,卻不足以證實我所說的。商朝的禮制,我也可以講說,但是負責奉祀殷朝祖先的宋國,其保存的文獻史料,卻不足以證實我的論說。 論語(八佾篇第三~9)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意釋:   這是兩國典籍史料欠缺的緣故,如果典籍文存充足,就能夠證實我所說的禮制了。 論語(八佾篇第三~9)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本章重點:   孔子感嘆夏商二代禮制的殘缺失傳,而無所取證。這種求證的態度即是科學精神,有求證,才不會自誤誤人,遺害後世。 論語(八佾篇第三~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       吾不欲觀之矣。」 論語(八佾篇第三~10) 子曰:「禘1自既灌2而往3者,吾不欲觀之矣」 ※註釋: 1.禘:古代天子宗廟祭祀的大禮(五年舉行一次) 2.灌:古代祭祀用來迎祖、灌地、降神的儀式 3.而往:以後(即獻酒灌地這儀式以後的節目) 論語(八佾篇第三~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意釋:   孔子說:魯君以天子之禘禮祭祖,已屬非禮之舉;且於行至灌禮的儀式後,漸失誠敬,並無始終如一,儀禮已成虛飾,我就不想繼續觀禮了。 論語(八佾篇第三~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本章重點:   祭禮當內誠外敬,僭禮越分已失其誠敬,其餘尚有何足以觀之的呢?(非禮勿視之原則) 論語(八佾篇第三~11)   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論語(八佾篇第三~11)   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註釋: 禘之說:禘:古代天子宗廟祭祀的大禮(五年舉行一次);禘之說,意為關於禘祭的規定。? 示諸斯:“斯”指後面的“掌”字。 論語(八佾篇第三~11)   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