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
Part III
食源性疾病
一、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
(一)概念和特征
食源性疾病:是指由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
子引起的、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基本特征
• 食物是媒介;
• 病原体是食物中含有的致病因子;
• 表现:感染性或中毒性临床综合征。
(二)食源性疾病(病原物)的分类
生物性病原物
•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是食源性疾病最
常见的病原。
•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是最重要的食品卫生问题。
化学性病原物
危害最严重的是化学农药、重金属、多环芳烃类和N-
亚硝基化合物污染物;滥用食品添加剂、植物生长促
进剂也是食品化学污染的重要因素。
物理性病原物
来源于放射性物质的生产和使用过程。
(三)食源性疾病的现状
分布广
是一个巨大并不断扩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 微生物变异产生新的病原体;
• 生活方式的转变增加外出就餐的机会;
• 工业产品的广泛应用导致食物受污染的机率增大;
• 人口流动使食源性危害快速传播,众多人群受食源性
疾病爆发的威胁。
• 世界性贸易给食源性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带来新的挑战;
• 新型食品 (如转基因产品)产生新的食品安全问题。
(四)食源性疾病的管理
健全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
建立并完善食源性疾病预警和控制体系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的管理
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检验的力度
5
近年来国内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 1993年:美国发生肉类食品大肠杆菌中毒事件
• 1996年~至今:肆虐英国和欧洲的疯牛病
• 1997年和2001年:侵袭香港的禽流感
(6人死亡,12人感染,130万只鸡扑杀)
• 1998年:席卷东南亚的猪脑炎
• 1999年:比利时的二噁英风波
• 1999年:欧洲可口可乐含有害物
• 2000年:日本,奶制品大肠杆菌事件
法国发生的李斯特菌污染事件
• 2010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
预防食源性疾病
• 充分认识食源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高法
制观念;
• 认真落实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HACCP );
• 减少食品污染;
• 防止从业人员带菌传播食源性疾病;
• 向社会和消费者宣传卫生知识,不断提高公民的
卫生意识。
二、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一)概念、特征和分类
定 义
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
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
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不包括:
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进食者本身有胃肠道疾病或因过敏体质等导致摄入食物
后发生的疾病;
有毒食物导致的慢性毒性损害。
特 征
潜伏期短,发病突然,呈爆发性。
中毒病人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等胃肠炎症状为主。
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关系。
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类有毒食物的人群,未吃者不发病。
病人对健康人无传染性,停止食用有毒食品,发病很快停
止。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无传染病
流行时的余波。
从中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生物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中毒临床
表现一致的病源。
分 类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包括细菌性、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
指误食有毒动植物或摄入因加工、烹调不当无除去有
毒成分的动植物而引起的中毒。如河豚、毒蕈、土豆
化学性食物中毒
误食有毒化学物质或被其污染的食物而一起的中毒。
如亚硝酸盐、农药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