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说课课件.ppt.ppt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说课课件.ppt.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说课课件.ppt

??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问题探究: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影响? 内容回顾 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播开来的? 它的传入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 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 它是如何传播开来的? ?? 它的传入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背景 新文化运动造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国内: (2)国际: 2.开始传入(新文化运动后期):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 3.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的促进): ①1919年,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成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 4.影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中共“一大”在此闭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 促进深入 创造条件 兴起:标志、阵地、代表人物、基地 主要内容:“三提倡、三反对” 背景:政治;经济;文化 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背景: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 代表人物:李大钊 表现:文章和新社团 影响:中国共产党诞生 * *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深入研究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中的一课,介绍的新文化运动是继上一节所学的“西学东渐”、维新变法之后中国另一波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旨在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本课教材分三目介绍了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这两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新文化运动的新的发展阶段。新文化运动既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有着重要的联系,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课标要求 ???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探究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培养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 以“背景,主要内容,历史评价”为线索,让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对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提高学生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学会提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中国要独立富强,必 须提倡民主与科学。感受陈独秀、蔡元培等人表现出的无畏探求 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突破方法: 阅读教材 材料分析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突破方法: 阅读教材 引入材料 合作探究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深入研究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由于初中是开卷考试,况且高中教材分模块来学习,横向联系不是很清晰,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 通过对必修一、必修二的学习,学生对历史事物的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比较能力都有一定提高,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因此,除了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的锻炼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优化反思 教法学法: 教 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与所教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采用启发、探究、发现式教学方法。即给出材料—设置问题—引导分析—组织讨论—精讲解惑—获取新知来组织教学。 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用各种方式呈现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在提问、讨论过程中,充分运用鼓励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来调动和激活学生主体,努力使学生达到“乐中学”,最后通过课堂检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获取新知,从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学 法 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②史料分析与归纳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深入研究 通过复习提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