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效应在初中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标签效应在初中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签效应在初中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标签效应在初中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摘要】:本文探讨如何将心理学中的“标签效应”与初中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观察“标签效应”的有效性。在合理设计研究方案的基础上,设置参照组,通过一个学期的跟踪,得出详实的数据,进而分析以得出结论。 【关键词】:标签效应 初中教学 班级管理 一、开题背景 当前的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的信息接触面也前所未有地开阔,这些在给教学活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传统的知识单向灌输和威权管理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很多问题。 面对日益复杂的教学与管理活动,现代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笔者认为,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积极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目的和意义 什么是“标签效应”?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H(Herbert Spencer)曾说:“教育是以造就人的品质为其目标。”本研究就是针对心理学中的“标签效应”,观察其在实际的教学与班级管理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运用,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信乐观和谐的心态。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家克劳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一群参加实验者对慈善事业做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分别说成是“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相对应地,还有一些参加实验者则没有被下这样的结论。过了一段时间后,当再次要求这些人做捐献时,发现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说成是“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钱要多,而那些第一次被说成是“不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献得要少。 一个人被别人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上面这个实验说明,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自己就会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而引起的,所以称之为“标签效应”。由此推之,当一个孩子老被家长说成笨孩子,他肯定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国外对“标签效应”的研究比较成熟,除了上述实验外,还有著名的罗森汉恩实验,斯第儿实验等等。但是在教育学上,并没有非常著名的有关“标签效应”的案例。国内也出了不少有关标签效应的文章,比如卢逸桉、韩丽娟《青春期教育的标签效应》,肖聆伊《隐性区隔:课堂中标签效应的问题研究》等,这些文章着重探讨标签效应对青春期教育或课堂教学产生的负面效果。 有感于此,笔者决定研究如何主动地运用标签效应,最大化地利用好的标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从而改善课堂教育的质量,更好地管理班级。 为了使结果更为精准,更有说服力,笔者设计了评估表,综合学生自评、班委评价和教师评价的结果,根据预设的权重,得出学生的综合表现分,从而量化每一个学生的综合表现。 三、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研究设立两个层次的目标: 一是验证“标签效应”对学生成绩提高和综合素质提高是否有促进作用; 二是“标签效应”对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提高效果是否有区别。 本研究的内容是:采用设置参照组的方法,给一组学生贴上正面的积极的“标签”,成为标签组,另一组学生不贴“标签”,视为普通组,同时设置量化的评估指标。经过一学期的观察,将两组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综合表现进行比较,得出“标签效应”的量化效果,进而得出研究结论。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笔者担任班主任的初二(6)班学生。 在课题组充分讨论后,笔者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在研究中至少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运用: Ⅰ.语言暗示 语言暗示有两种,一种是单独谈话时的语言暗示,比如在与学生谈心时,可以说“老师认为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之所以这次数学没有考好,是因为你平时在学习上花的时间不够”,这里就给学生贴上了聪明的“标签”;又比如“你是一个很有自制力的人,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让你在上课时与同桌聊天呢”,在这里给学生贴上“自制力”的标签。 另一种是在集体场合对学生进行点名表扬,比如在班会时指出成绩进步大的同学,并指出他们进步大的原因是因为“勤奋”或“爱动脑”。 Ⅱ.行动暗示 行动暗示有三种,一种是注意教师自身的身体语言,比如在与学生交流时,多用鼓励欣赏期待的眼光,给他一个“你很受欢迎”、“老师很欣赏”、“你的想法很有价值”之类的标签。另一种是加强与学生互动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