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研究 》.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省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研究 》

附件2 2011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立 项 申 请 书 申请立项名称:河南省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研究 项目主持人: 申 请 单 位: 平顶山教育学院 联 系 电 话: 填 报 日 期: 河 南 省 教 育 厅 制 申请 课题 情况申请立项名称河南省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研究申请经费(元)预期完成时间 年 月 日主 持 人 情 况姓 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职 务职称教育研究专长工作单位主 要 参 加 者 简 况姓 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从事职教工作年限项目中的分工王彦超男35系副主任副教授平顶山教育学院11年理论研究研 究 基 础1.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已有的与申请课题相关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2. 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已有的其他研究成果 [1] 2010年主持《计算机教育中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获平顶山社科规划办一等奖。 [2] 2010年参与(第二名)《E-learning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课题)获平顶山社科规划办一等奖。 课 题 论 证1.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几种不同的衔接与沟通模式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兴起,出现了与中等教育分化相对应的高等教育分化,于是形成了当前各国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的相对独立。但是分化并不意味着相互隔绝,彼此间仍存在着衔接和沟通的渠道, 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我国十分重视学历教育,在中高职衔接方面也体现了这一特点。笔者以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模式虽然体现了内涵衔接的一面,但主要还是重视学制的衔接。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演变,内涵式衔接应该成为我国中高职衔接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经过近年我国很多省份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加强中高职衔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现实需求,也是变终结性中等职教为阶段性教育,拉动中等职教发展的改革必然。 这个项目的开展对我省职业教育及学校发展的特殊意义,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七条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探索并建立灵活多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对于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本课题的预期目标、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 预期目标: 形成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建立中高职衔接的政策保障体系,推动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总结出多种多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如五年一贯制、3+2/3+3、4+2模式、考试模式,等等,形成了一套促进中高职衔接的方法,如目标接轨、课程统筹、学分制的采纳,等等,这有利于我国中高职衔接的进一步发展。 总体框架: 第一章 中高职学制衔接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的衔接 2.生源和招生衔接存在的问题 3.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4.教学过程和课程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学制衔接模式研究 1.一贯制衔接模式 2.分段式衔接模式 3.形成了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 4. 中高职衔接的解决思路   第四章 非学制衔接模式/灵活的衔接模式 1.建立了有助于中高职衔接的政策保障体系    2.推动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基本内容: 一、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不长,但速度很快,短短的几十年间,中、高职院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招生规模、在校生人数等都发生了飞跃,几乎占据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中高职之间缺乏便捷有效的通道,制约了中、高职的进一步发展。 现有中职升高职以纸笔考试为主,缺乏直接升学的通道。 二、 学制衔接模式研究 中高职衔接模式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招生制度、学制、教学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衔接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依据我国目前中高职衔接的具体情况,在研究每一种模式内容的基础上,以学制的衔接为划分依据,综合衔接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