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3、电视 (3)电视迅速普及:改革开放后 (4)现状: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1)问世:20世纪30年代 北京电视台(后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创办之初的《新闻联播》和播音员李娟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标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形成 2.发展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9世纪40~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的 热潮,拉开了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1873年:《昭文新报》(国人自办最早) 戊戌变法时期:近代办报出现高潮《中外纪闻》、 《强学报》、《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申报》是旧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它创刊于1872年 4月30日上海,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是一份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 1.中国报刊业的兴起 《万国公报》是以时事报道为主的综合性报纸,1868年7月由基督教会在上海创办。 《中国丛报》是介绍中国政治、经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情况的一份英文月刊,1832年5月由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创办于广州。 19世纪中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是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开“文人论政”先河。 容闳创办的《汇报》和《述报》 19世纪七十年代起,中国人陆续办报,主要介绍时政和商情。我国的报刊业逐步兴起。 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表 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中国人自办报刊 总数 所占百分比 1895 7 3 42.9% 1896 11 7 63.6% 1897 49 45 91.8% 1898 47 39 83% 2.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的阵地 作用: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与政治活动联系非常密切。 《新青年》,由陈独秀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一般笼统地称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作用: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20世纪前期,中共创办的政论性报刊 中共创办的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 建国以后,中共创办的党报党刊 这些报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也是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文革”时期 不少报纸停办。 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意舆论工具。 改革开放后,除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纷纷涌现。我国报刊事业呈现欣欣向荣景象。 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2007家,刊物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 3.中国报刊业的繁荣 现代城市里大大小小的报刊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报纸琳琅满目。报纸为我们提供了解信息的渠道,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世界报业协会发布2006年度报告:每天超过5.15亿人买报,读报人口估计超过14亿。中国人读报时间全球第二,每人每天平均花48分钟读报。 ⑴内因: ①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民族资产阶级宣传政治主张的推动。 ③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新思潮萌发,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剧增。 ④语言通俗易懂、取材世俗,运笔浅显 。 ⑵外因: ①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②仿效西方办报经验,全方位发挥报纸的功能。 ③传统的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时代要求。 报刊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⑴及时报道时事信息,传播知识,开阔人们的视野; ⑵开启民智,唤醒民众,促进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科学知识的普及,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宣传政治纲领,促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社会政治运动发展,对夺取近代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⑷提供休闲和娱乐,丰富百姓的业余生活,适应了近代商业社会的需要。 报刊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广播 特点:携带方便、覆盖面广 局限性:缺乏感染力与形象性 (1)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 “大陆报—中国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