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医疗救援知识摘录.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紧急医疗救援知识摘录

为市民提供日常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本市重大突发性灾害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紧急医疗救援;急救服务管理   按照区域划分和就近救护的原则,各医疗急救中心(站)负责服务区域内的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护送转运   对需护送转运的伤病员,应按“就近、快速送院”原则,以最快速度将患者就近送至区(县)二级及以上具备急诊综合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也可送至病人(家属)指定的本市医院。必须坚决执行急救转运原则。救护车辆转送伤病员必须执行“就近就急、专科专治、尊重病人意愿”的急救转运原则。急救医师在工作中应按规定履行告知义务,如遇伤病员(家属)不愿送院或要求转送指定医院的,应要求伤病员(家属)在《院前急救病员、亲属签字单》上签字确认。各医疗机构应及时做好病人收治和院内抢救力量的准备,保持“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保证伤病员院前和院内救治工作的连续性。 五、应急医疗救援   各医疗急救中心(站)必须制订相应的应急医疗救援预案,明确组织领导、报告制度、急救装备和现场救援指挥等,并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切实提高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的急救水平和对突发灾害性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 医院求救设备  除常用的给氧、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测量血压、吸痰、静脉输注、止血和固定仪器之外,还应有急需用的心脑叫图杨、起搏器、除颤器、心脏示波器、洗胃机、气胸抽气机、超声波、CT以及基本急救手术器械与检查仪器,要有小型手术床、臂式无影灯等。以便用于急症开胸,剖腹手术。 统一管理和使用120医疗急救公共信息资源。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调度中心坚持就近、救急、尊重病人意愿和与急救站救治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公正、公平组织调度、统一指挥本行政区域内各急救站和所有的医疗急救资源,开展伤病员现场急救、转运和重症...120医疗急救“划区”原则的创建与实践 成立统一管理使用城市120急救信息资源的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急救资源,因此,产生划分责任区的急救原则。而“划区”应考虑五大要素:即急救站的地理位置、级别能力、交通状况与河流走向、人口密度与流动量、参加医保人员意愿。“划区”时由120指挥中心提出草案,各急救站参与讨论并修订,然后由卫生局行文公布实施。120指挥中心按“划区”调度,各医院急救站按责任区完成急救任务。120急救“划区”原则的创建与实践证明,“划区”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医疗急救资源,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了院前急救工作。120指挥系统是完善我国医疗救治体系,发挥其整体功能的需要,是政府的卫生应急源,是救援决策的信息源,是应急救治医疗源[1]。近年来,全国各地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精神,加大紧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力度,湖北省大部分市州开始建立独立的医疗急救指挥体系。建立急救指挥中心+院前急救网络是中等城市医疗急救服务的较好选择。按地理位置进行急救区域划分,在一定急救区域内利用现有医院急诊科设置院前急救站,是急救网络建设的现实选择[2]。十堰市于2005-05成立了市120医疗急救指…加强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提高救治能力和水平,是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性举措。 问 题 现行医疗救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救治机构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装备水平不高,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短缺,应急反应和救治能力不强;2.救治机构布局不合理,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差距较大,大多数医疗救治资源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城市;3.医疗救治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管理事权划分不清,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区域内资源优势互补的合力,整体运行效率不高;4.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自独立运行,缺少信息沟通与工作协调,不能及时预测、预警和进行有效处置。基本建成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加强应对重大传染病、新发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屏障。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