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文综历史的特点及备考策略.doc

2013届高三文综历史的特点及备考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届高三文综历史的特点及备考策略

2013届高三文综历史的特点及备考策略 浦再明 去年云南省首次实行新课程文综考试,从总体来看试卷难度适中,但较为灵活,强调学生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今年的高考文综试题类型与去年基本一致,新课标的试题以材料型为主较为灵活。它不拘泥于教材,注重应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立意高远,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重在考核能力,下面首先分析一下高考历史的试题的基本特点及应考工作。 一、试题的基本特点 1、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况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利用新材料设置情景,加大了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较新,不拘泥于教材。比如40题,材料是交通信息灯的发展历程。“小视角,大视野”既考了科技的发展,同时又考查同学们密切相关的生活知识。这是高考的一个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史学界研究的趋势。 2、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 如2012年新课标历史卷以主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并注重知识整合迁移,如40题交通信息灯,整体上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而第一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对经济、政治两大模块的考核,要明显高于思想文化部分;对中国史的考核,也明显的高于世界史。 3、注重能力考查,体现了新高考导向 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考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求读懂史料的基础点,准确迁移所学的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26、27、34、45、48题同时也能注重学生多元史观的养成(现代史观、文明史观等多种史观),如41题提供的“冲去反应”模式材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或西方中心论)表面上是考学生对中国近代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这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养、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法运用的要求。 4、试题凸显热点问题 应用新史观统领试题,特别是本套(人民版)教材是按文明史观、现代史观来编写的。 虽不过分重视热点,但也不回避热点,如33是“1992……”今年是2012年是邓小平南海讲话和十四大召开20周年。所以我们要注意“市场经济改革”的相关史实和思考。 二、学生在答卷中的问题(主观题) 从考生的答卷看,离高考考纲要求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差,出现的问题要么答案不全,要么照抄整段材料,考生在此失分较多。要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较弱。 它包括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如40题关键时间1868年,学生应判断第二次工业革命已开始,应联想到与工业革命相关知识,在回答交通信息灯的背景时也就迎刃而解,但考生统统会遗漏重要的知识点—电力和电子计算机技术。 3、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差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评、借鉴、运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提出不同看法。如41题“冲去——反应”模式解释中国近代历史,要求史论结合。这是开放式的题,学生容易得分。但考生的情况是试卷中没有观点、空洞说教,未史论结合,丢分多。 三、我们得出的教学启示 1、夯实基础仍是重中之重。 2、重新整合教材。 四、高三文综历史备考策略 (一)考什么? 以教材为主,特别是三本必修是重中之重。 1、各部分内容的高考分值分布: ①古代史约占32%,近代史约占37%,现代史约占31%。 ②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例是58:42。 ③政治史占35%,经济史占40%,文化史占25%。 2、能力结构的考点: ①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约占50%, ②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约占30%, ③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约占6%, ④论证和探讨的能力约占14%。 (二)怎么考? 1、变换角度命题 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011高考四套题涉及(广东卷22,江苏卷20,全国卷35,安徽卷21),黄宗羲思想2011年也有四套题涉及(北京卷15,全国卷25,湖南卷17,山东27)。 2、创设情境多角度设问 创设情境要借助新材料,主要考查对基本史实,基本概念的理解,扩充史实,即将教材中相对简略的史实进行补充和扩充,完全创设新情境考查主题与教材无关。 ①从事实到概念:如2007年广东题“20c90s陕西章台出土一些秦代的封泥,上面有上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②从形象到抽象:如2008年广东题“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成功试验厚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他更加强大,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③理性与感性:对许多历史现象的理解不能只依靠理性的逻辑分析和推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