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_小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亚低温治疗_小课件

亚低温治疗 历史发展 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已有学者将低温治疗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以期达到脑保护的效果,但由于当时所选择的深低温导致随后的严重并发症,使低温治疗一度陷入低谷。 历史发展 80年代末,研究发现脑温下降2~3℃(亚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也有保护作用,且无深低温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使低温治疗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具体方法为降温毯+肌松冬眠合剂+呼吸机辅助呼吸,为目前国内外临床最常用的降温方法。 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并配合物理降温,使患者的体温保持在32℃ ~34 ℃范围内。 原理 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 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 提高血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 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 适应症 低温治疗的时间和治疗窗口 脑缺氧耐受的时限只有5分钟,因此多数研究者提倡尽早、尽快实施亚低温治疗。ILCOR(国际急救与复苏联合会)声明中认为, 降温应尽可能在复苏后立即开始。但临床4-6 小时后开始低温治疗也能获得显著的效果。 ILCOR 基于目前的证据, 提出对自主循环恢复的心脏停博患者应进行12~24小时的持续亚低温治疗。临床资料表明持续亚低温治疗48-72小时有较好的疗效。也可维持更长时间,应根据病情需要调整。 并发症 亚低温疗法的保护效果明确,但治疗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一些并发症,主要 包括: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等。因此,亚低温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密切监护尤为重要, 加强防止并发症。 复温 过早复温有害,推荐缓慢地复温, 防止出现反弹性高温加重脑损害。当停止使用降温措施后, 机体常能缓慢自然复温。当体温升至36 ℃时可适当应用些降温措施来保持这一温度, 以防止复温后反应性高热。注意补充液体,防止复温后低血压的出现。 分类 药物降温 一般通过服用各种退热药物来控制体温,常用药物有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冬眠灵等。 特点:使用方便。 缺点:降温效果有限,常用其它低温技 术的辅助降温措施。 分类 亚低温治疗仪 亚低温治疗仪 主机 制冷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和水循环控制系统 外设附件 水毯,连接管,体 温传感器 亚低温治疗仪 工作原理: 压缩机或者半导体提供冷源将水箱内水制冷,由温度控制系统控制临床需要的水温,再通过水循环系统输出到水毯内循环,水毯与患者身体接触,利用温差控制患者的体温,营造亚低温的环境。 亚低温治疗仪 1.体表降温:可用冰水浸浴或冰屑、降温毯降温, 也可用冰袋、冰帽置于头部和大血管浅在部位。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时间长,不均匀、 难控制,易反跳。 2.体腔降温:用冷却的无菌生理盐水灌入胸腔或腹腔进行灌洗降温。 优点:常用于手术中的降温。 缺点:易发生心室颤动或其它心律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3.血液降温: ①静脉输液法:30 分钟静脉输注4 ℃的类晶体30ml/ kg ②体外循环法:经体外循环机中变温器或体外膜肺ECMO进行降温 ③血管内热交换法:将闭合的冷盐水循环管道插入静脉系统内进行降温 Company Logo LOGO 亚低温治疗 1 降温技术 2 颅脑损伤及重 型颅脑术后 心肺复苏后 颅内感染患者 低温麻醉 亚低温 高热惊厥 其他 药物降温 降温 物理降温 1 体表降温 2 体腔降温 血液 降温 3 亚低温治疗越早,降温速度越快,其治疗效果越好。 1 体表降温 2 体腔降温 3 血液降温 物理降温 Company Logo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