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 宇宙中的地球 理科班学业水平测试
每一时区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作为这个时区的区时。 某时区中央经线=该时区数×15° (东西经根据该所在时区确定) 例:已知北京时区为东八区,求其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 东八时区中央经线=东8×15°=120°E (2)区时 ①时区的计算: 某地所在时区=某地经度/15° (四舍五入,取整数) 例:已知北京经度为116°E,求其所在时区。 116°E/15°≈东8区 (3)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B地区时=A地区时±两地时区差(同减异加) (东加西减) 加减号的选用原则: B地时区位于A地时区东侧,用“+”;若位于西侧,用“﹣”号 时区差求法: 若A、B两地同时位于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减小;若分别位于两个不同时区,则相加。 ②区时的计算: 例题:已知北京的区时是上午8:00,求伦敦、纽约的区时。 中时区 东12区 西12区 东8区 北京 伦敦 纽约 西5区 伦敦区时=8:00﹣(8 ﹣0)=0时 纽约区时=8:00﹣(8 +5)= -5 24+( -5)=19时 注意: 计算时采用24小时制; 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 若区时小于0,则为前一天,需用24小时加所得值,即为所求时刻 东八区 (4)北京时间: 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但不是北京当地(116°E)地方时 日界线—180°经线 东12、西12时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日。 180° 日界线(东减西加) 东12区 西12区 减一天 加一天 3.地球公转 (1)轨道:近似圆的椭圆,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 (2)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3)周期:回归年;恒星年。 (4)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 ①概念: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 ②大小: 23°26′ ③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注:黄赤交角并不是固定的。从1984年起,天文学上用的黄赤交角的数值是23°26′。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路径 23°26′N 23°26′S 3.21 12.22 9.23 6.22 次年3.21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① 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 ②空间变化规律: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极减小 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日影长短 直射时为0,极夜时无日影; 其他时间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而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反之则越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弧 夜弧 读图回答问题: A B C 比较图中A、B、C三地的昼夜情况,其中白昼最长的是 地,白昼最短的是 地,昼夜平分的 地。 B A C 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②北半球冬半年,情况相反; ③南半球与北半球情况相反; ④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⑤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日出时间=12-昼长的一半 日落时间=12+昼长的一半 晨昏线性质小结 (1)晨昏线只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和经线圈斜交。 (2)晨昏线与始终和赤道平分 ①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18点。 时间计算 (1)太阳直射的经线上任何地点,地方时为12时; (2)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 (3)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当天0时。 昏线 晨线 A B C D 阴影为黑夜,请判断图中各点的时间。 18时 6时 12时 0时 (3)季节更替 ①天文四季(欧美国家)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②气候四季(北温带国家)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1、地震波 (1)特点: 传播速度会随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传播速度 可通过的介质 纵波(p波) 快 固态、液态、气态 横波(s波) 慢 固态 考点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分类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 不连续面 地下平均深度 波速变化 莫霍面 33km 纵、横波明显加快 古登堡面 2900km 纵波下降,横波消失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上海初中透镜课件.ppt
- 上海市七年级科学会考复习.doc
- 上海市《医院评价评审-医院药事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与考核表》.docx
- 上海师范大学信机学院机械专业《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 三轴搅拌桩简介.pptx
- 上教版-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ppt (精品课件).ppt
- 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宣传PPT微调版.pptx
- 上海报关单位登记变更表.doc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 Chapter 010 岸带与浅海生态系统(二).ppt
-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企业必知问答.ppt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