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彭水红色文化_39059.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彭水红色文化_39059

彭水两届县委的建立和革命活动1929年2月,中共四川临时省委贯彻“六大”会议精神,制定《关于农村斗争战术的指示》。1929年9月,国民革命军二十军五师进驻彭水、黔江。在省临委和省军委的指示下,“军支”与中共彭水特支取得了联系,军运工作迅速开展起来。 省临委再次派遣霍恂来彭水之后,又指派中共四川省临委委员向希平及王柱臣到彭水具体协助和领导彭水的军运和武装起义。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中共彭水特支请示省临委同意,于1930年初成立了中共彭水县第一届县委会,直属省临委领导。中共彭水县第一届委员会成员是:县委书记向希平、军委书记霍恂、县委常委王柱臣、组织委员刘伯容、宣传委员孙瑞华。全县共有党员88人,其中知识分子35人,农民30人,工人18人,其它5人。县委成立后,即与驻军军支负责人交换了工作进展情况,并制定了武装起义的初步方案。为慎重起见,军支方面派吴敌(军支成员、黔江驻军副团长),彭水地方党组织派霍恂、冉隆华到重庆向省临委、省军委汇报。省军委书记李鸣珂作了详细周密的指示。根据省临委、省军委的指示,军支和彭水县委召开了联席会议。会议决定,武装起义总指挥霍恂、副总指挥孙瑞华。军支负责驻军的调配和内应;霍恂、刘伯容负责工农武装的组织;向希平、孙瑞华负责策动地方武装。 1930年3月30日晨,收编匪部王卓之诱杀了霍恂、孙瑞华、向希平三位同志,制造了震动彭水的“三·三O”惨案,之后,军支成员吴敌在返回黔江的当日被枪杀牺牲。刘伯容、邹隐樵、庹易之等逃离县城转移到农村。彭水武装起义告于失败。 四月上旬,县内大多数中共党员陆续集中到普子马家营一带,刘伯容、邹隐樵、庹易之、陈信之、李大林、冉隆华、王仲和、陈知宇等商议,决定一边派人向上级联系请示,一边建立新一届县委。五月,彭水第二届县委会建立,刘伯容任县委书记。第一次会议作出决定:一、清理组织,重新和省委取得联系,报告彭水武装起义失败的经过、原因及经验教训;二、派人前往丰都联络四川二路红军,以策应彭水的革命斗争;三、积极发动地方民团武装和联英会,把向成杰部赶出彭水;四、确定以太原、马武为中心,建立革命根据地,争取与涪、丰、石、鄂西苏区连成一片。 二十年代中期至三十年代初,中共彭水地方党组织发动和领导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前后持续八年,这些斗争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加之干部和群众缺乏斗争经验,大多失败了。但是,这些革命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反动军阀、地方反动势力的反动统治,表现了中共彭水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斗争精神,在中共彭水地方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红三军在彭水的斗争 民国23年(1934)5月7日,贺龙、关向应、夏曦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3000余人,从黔江水车坪出发,经桐木溪、青蒲垭到桑柘坪,将县政府派去催收粮赋的张其俊和乡长窦敬之处决。当夜三更,冒雨出发,在猪头箐、大堰塘、三肩坡等地打败国民政府军的阻截,次日上午九时,抵彭水县城。敌驻军鲜少华营从统境关败退,全营被歼,俘敌近400人,营长鲜少华以木梯渡江时死亡。县长何本根慌忙中带卫队渡郁江逃跑。红三军入城后,司令部设在天主教堂,将何本根家财产分给穷人,打开监狱,释放受害群众,接受商会慰劳,印发传单。根据4月14日十字路鄂西中央分局会议的决议,攻占彭水后,即向黔江、酉阳、秀山方面游击,把川东与鄂西连成一片,但夏曦(中央代表)认为,彭水背山面水,易攻难守,于是决定转入贵州,开辟黔东根据地。县城失守后,刘湘非常惊恐,忙调川军第二、第三师、直属第二旅和保安团,从三面包围彭水,企图将红三军扼杀在川黔边境。10日,红三军从南渡沱渡过乌江,到黄家坝休整。将征收局长王泽、财政局长童雨时、团务局长宁连城、督练长许维新、乡长龚泽高押走。14日,从黄家坝出发,经鸡公岭、凉风垭山口,进入贵州省沿河县。抗战时期彭水积极开展抵制日货和抗日宣传1934年5月,由贺龙、关向应、夏曦率领的红三军经黔江到彭水,沿途播撒抗日和革命火种,提升了彭水人民的抗日斗争激情。1936年11月,县内开始抵制日货。1937年7月“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彭水成立“隶清仇货委员会”,查禁日货。至此,县内无日货及日货经营商人。8月成立“抗敌后援分会”,进一步在全县宣传抵制日货和捐款支援前线抗日。10月,县立女子小学及汉葭镇第一小学开展“一分捐”活动,师生除在广场集会宣传募捐外,还走遍县城大街小巷,共捐得银圆261.02元,交送前线作伤兵被服之用。1938年春,华北学生抗日宣传队抵彭水。接着“四川省动员委员会”也派员到彭水协助宣传工作。当时县内各地学校皆组织了宣传队,逢场天即上街演讲、演出、办壁报、举行宣誓、组织国事报告等各种宣传活动。从此县内抗日宣传如火如荼。1938年10月,县政府修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立于县城十字街西。为了使民众不忘国耻,坚决树立收复失地的决心和信心,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